-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Kaya公式扩展及产业低碳化发展探究
Kaya公式扩展及产业低碳化发展探究摘 要: 将区域低碳化经济发展中广泛使用的Kaya公式引入产业低碳化发展研究中,对Kaya公式进行修正和扩展,把影响产业碳排放的因素分解为能源结构碳强度、规模产业能源强度、单位产出的产业规模比率和产业GDP,解决了产业低碳化发展中影响因素影响力的判断问题。以陕西交通运输业为例对研究方法的使用进行实例分析,得出节能是陕西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减少首要的还是节能技术的推广、研发和有效的节能政策
关键词: Kaya公式; 产业低碳化; 陕西交通运输业
中图分类号: 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1)04-0115-04
A study on the Industrial Low-Carbonization with an Expansion of Kaya Formula
YAOYu , HAN Cui-cu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Shaanxi 710062, China)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Kaya formula 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ization is widely us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Low-Carbonization. Factors affecting industrial carbon emissions are decomposed to carbon intensity of energy structure, scale industrial energy intensity, the industrial scale of per unit output and industrial GDP, which solves influence of influent factors in the Low-Carbonization Industry. Finally, it takes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put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Energy saving and reduction of emission are the decisive factors in carbon emission. Primary policy is technology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ergy saving and reduction of emission.
Key words: Kaya formula; Industrial Low-Carbonization; Shaanxi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一、基于Kaya公式的低碳经济研究与低碳产业化问题
Kaya公式最早源自日本Yoichi Kaya教授(1989)在IPCC的一次研讨会上的报告,他提出通过一种简单的数学公式将经济、政策和人口等因子与人类活动产生的CO2联系起来,从而发现不同影响因素对碳排放的不同影响力,这就是后来著名的“Kaya恒等式”[1]。后来Juan Antonio Duro,Emilio Padilla(2005)运用Kaya公式分解方法,分析国际间与各国内的人均CO2排放的不平衡性,并且得出人均CO2排放的不平衡主要是由收入水平决定的结论[2]。J.W.Tester(2005)等运用碳排放Kaya公式分析了碳排放的各个因素状况,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式[3]
我国学者也将Kaya公式引进到了国内低碳经济的研究。查冬兰、周德群(2007)在对我国28个省区1995-2005年间能源利用效率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引入Kaya因子,深入研究能源消耗导致的地区间人均CO2排放的差别[4]。黄成和陈长虹(2007)等运用Kaya公式对上海市能源环境现状分析, 并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技术、节约能源使用来发挥节能潜力对上海市能源环境前景进行预测[5]。冯相昭、王雪臣、陈红枫(2008)利用Kaya恒等式结合宏观经济背景的变迁,对1971-2005年期间影响中国CO2排放量的因子展开分析[6]。冯相昭和邹骥(2008)在讨论Kaya恒等式及其政策涵义的基础上,利用修改后的Kaya恒等式对1971-200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