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截然不同《窦氏》戏.doc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个截然不同《窦氏》戏

三个截然不同《窦氏》戏摘要:三个迥异的《窦氏》戏曲剧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问世,分别受着当时社会主流环境的影响。同时,各自呈现的得失的不一,也正是改编者的主体立场价值取向偏离与否所决定了的 关键词:《窦氏》戏;改编 中图分类号:I207.3文献标识码:A “海近山常丽,溪深地早寒”。崔颢的这句诗,我想它可以形象地反映聊斋戏曲改编的潮起潮落。这自然也包括由《窦氏》改编的戏曲剧目在内。闽剧《窦氏女》也好,川剧《借尸报》也罢,还有五音戏《窦女》,无一不遵循社会的变革抑或转型,给每个剧目打下的时代印记 蒲松龄写的《窦氏》故事是:富家子南三复对农家女窦氏始乱终弃,窦氏与其子僵死于南府门前。窦氏父告到官府,南三复以千金行贿得免罪行。窦氏最终以鬼魂抱冤复仇 闽剧《窦氏女》原改编唐邦香,整理者郑娴萍、林芝芳。全剧共八场,分别是遇雨、款待、苟合、祸胎、别聘、?露、背约、哭求。剧情梗概是:洪洞书生南三复,避雨到花农窦春余家中,见窦女淑娇色美,诱女失身。窦女怀孕装病,被父亲发觉后,严加鞭打,经邻妇金三婶再三劝解方止。南三复又羡其表妹贞娘艳丽,且贪奁厚,竟背盟别聘。窦女产子,托金三婶去促成婚,遭南三复拒绝。窦女抱子登南府哭求,南三复又闭门不纳。逢大雪,婴儿冻毙,窦女愤而投江自尽 从剧情看,该剧已将一个被欺辱的冤魂讨还血债的故事,演变成一个蒙受冤屈的受害者自杀身亡的故事。对于仅保留原作中窦女生前的内容而完全删除窦女死后复仇内容的这个剧本,该给予什么评价呢?笔者认为这样的改编,不仅使原作的那个成为鬼魂后,由柔弱变为坚毅,由幼稚变为成熟,且合乎情理发展变化的窦女形象不复存在了;而且使这个剧本也失去了聊斋味,这是该剧本最大的失败。这样说并不是以该剧本对原作忠实程度去衡量,而是从作为主要人物性格在整个戏中,其发展变化与否得出的判断。当然,联系到该剧本的整理时间,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戏改”之时,也就不奇怪了 此外,这个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剧本,当时是由老艺人口述,又经人整理的本子,该剧本中糟粕的存在也就再所难免。突出的一例是以“苟合”命名的第三场戏。原作明明写的是单纯、幼稚的少女被富家子诱奸而失身上当受骗,却被改编者视为“苟合”。“苟合”二字所以在此场戏派上用场,我想这是改编者的旧的婚姻观念使然。中国封建婚姻,一讲门第与血统,二讲明媒正娶。窦女未婚先失身于南三复,在固守贞操观念的改编者看来,这就丧失了传统道德,就是“苟合”。其结果,岂不有将造成窦女悲剧的主因,归于“失贞操”之嫌 这不禁使我想到今年“两会”期间,上海一位人大代表,由于在电视上讲了一句“贞操是女孩给婆家最贵重的陪嫁”之语,惹来网络围攻之事。在这场关于“贞操”的大争论中,其中一位网友讲的很深刻。他是这样说的:“封建社会几乎完全切断了妇女的经济来源……作为女人这一辈子所需要的生活资料来源,都是拿自己最珍贵的,也是唯一的资源――贞操来交换。”我想上述所言对造成窦氏女的悲剧的理解,会大有启示。将此事与闽剧本《窦氏女》联系看,既让人们看到传统的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惯性,又不禁使人们为置身于封建社会的蒲松龄在《窦氏》中,所展露的超前的思想意识观念而发出赞叹 当然,若仅以该剧的第三场场名为“苟合”来完全否定这个剧本,也是不公平的。这还要看这场戏具体是怎么写的,尤其是人物的行动及其动机。这场戏所以单提出剖析,不仅因为场名的错误,更是因为这场戏是剧中的主要人物的关系发展、变化的原由,也是导致窦女悲剧结局的根源。下面就从该剧的两个主要人物在这场戏中的言行看一看。一开场,南三复轻佻而有心思地上场(唱宽板):“……怎料穷户有女如花,自古道有花须当折,只虑是无计可施难问津。”寥寥数语,一个轻浮、狂傲、自私的富家子弟的形象展现在观众的眼前 接下来是南三复假借答谢窦家之前容他避雨于茅舍再赴窦家的行动。此时的观众在清楚南三复的真正动机的情境下,又见到南三复为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实施他的一系列卑鄙手段的动作。花言巧语、软磨硬泡、斩钉承诺、指天发誓,当他以哄骗带恐吓即将达到他那罪恶目的时,他那似豺狼掳到猎物的满足,再经演员的再创造的表演,观众会不由得产生为窦氏女担忧、惋惜之情。尽管南三复还在满口承诺着窦氏女,“绝不相负”、“小生明日往姑丈处前来说合”,但是,观众看到的却是一个为自己略施小计,“天才”的表演,终于猎获到天真无邪的少女她那最为珍贵的贞操而自鸣得意的嘴脸。当观众最终看清了南三复这个人物的灵魂深处想的只是对一个贫苦农家少女的玩弄,而非为明媒正娶,观众自然会对这个人物愤恨之极 与南三复丑恶的内心世界截然相反的窦氏女,在剧中的言行又是怎样呢?在这整场戏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的窦氏女,一开场是在她以为外出的爹爹归家来才开了大门。一见是南三复,当即一怔。这一怔表明了她对之前到她家避雨的南三复根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