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曼殊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
?
三十四年的时光,一个人,终于活成了一种味道:日本京都的清酒,混合着桅子花,并不是决绝的浓烈,绵绵密密,一丝一缕地荡开,再用十个三十四年也未必能够在人世间散尽。还是这个苏曼殊,诗如酒而文如针,情如火而心如灰。残山剩水的世界里,如果寂寥还在,他定是天空下最后的那一朵梨花,风波度尽,何惧绽放最后的色香。今年的五月,笔者商旅经过杭州,湿湿的冷雨路上忽然想起,西湖孤山的北麓下,应该有他的坟墓的,但最终还是没去。我知道在热闹的场合,一个人的凭吊会显得突兀古怪,五月的西湖太热闹了,如一锅煮沸了的水。“忏尽情禅空色相,琵琶湖边枕经眠”,还是不打扰他枕湖而眠的清静吧。
?
苏曼殊,这个名字多年来已很少有人提及,对于绝大多数中年知识分子来说它是陌生的,更遑论青年一代了。但是,谈论民国文化史和文学史,尤其是谈论其间上海文化史和文学史时,苏曼殊却是一个不能不提到的名字。苏曼殊绝对是一位传奇性人物,也是一位悲剧性人物。他的身世和经历都迥异于常人。
其父苏杰生,籍贯广东省香山县,任英商茶行的买办,常年定居日本横滨,娶日本女子河合仙为妇。后与其妹若子私通,得子曼殊。仅三月许,若子悄然离去,杳若黄鹤。失母婴儿只得由大姨母河合仙抚养。1889年即曼殊六岁那年,随嫡母黄氏归返广东。在乡塾攻读国学近六载,经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洗礼。1896年3月首次抵沪,师从西班牙人罗弼?庄湘习中文与英文,开始接受新式教育。1898年东渡日本,先后在华侨学校、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成城学校(军事学校)受业。1903年回国,抵达上海。
曼殊尽管出身于殷实大户,却因庶出兼为私生子混血儿,在中国旧式家庭中显然处于卑贱的地位。1889年曼殊仅6岁,由日本回归广东故里。其唯一的亲人姨妈兼义母和合仙被弃置日本。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苏曼殊在《断鸿零雁记》里用“孤寒无依”描述当时的自己,备受冷眼与欺凌。当年腊月,曼殊被医生诊断为某种传染病,幼小的曼殊即遭受了非人的苛待。 ……,大陈氏(苏曼殊另一庶母)就找来张婆子等人,将苏戬(即苏曼殊)抬进了柴房。那间柴房里,已经没有多少柴草,黑乎乎的墙壁上,挂着一层厚厚的草灰,草灰上面留有一道道雨水流过的痕迹。棚顶上,已经结满了蜘蛛的网络,偶尔有一股小风从断裂的墙缝里吹进,那上面的蜘蛛网便起伏地波动……,靠墙角的地方,堆放着两捆水蒿和几捆发霉的茅草。苏戬就被放在了茅草上面。(《沉沦的菩提——苏曼殊全传》) 这种“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境遇,对于一颗幼弱而易感的心灵,不啻为一次次残酷的锻造。曼殊的多愁性格与悲情人生,多半来自这幼年就已经播下的命运种子。他从16岁起,曾三次剃度,其衷心何等悲苦,不言而喻。
曼殊是浑然天成的杰出诗人,但少年的际遇,总使他的诗蒙着一层让人不忍直面的泪光。比如《吴门依易生韵?十一》有句:“轻风细雨红泥寺,不见僧归见燕归。”内中饱含“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晏殊《临江仙》)的孤寂情致,但苏诗则更为空灵,更为凄清。既有某种温柔甜美的情愫,又有无所寻觅的深深惆怅。这个画面,浓缩了人生的美丽和人生的遗憾。又如《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按:仲兄即陈独秀)“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真的无端吗?所有的狂笑与哀哭都发自心间,无一不是对命运之神的无言抗议,对溷浊世事哀莫大于心死的表态!
?
唐弢有段话这样说:“留心中国革命史的人,大概都知道有一个南社,这个社是由许多文人结合而成。清末政治腐败社会混乱,使这些文人有了革命的热情,另一方面又颇有乱杂的伤感。现在只要翻翻南社当时所刊行的诗文集,就可以从慷慨激昂里,看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来,照那时候通行的说法,叫做歌以当哭,也就是歌哭。” 苏曼殊这种哭笑无定的生命状态,比之南社诸友的“歌哭”,在社会层面之内,还有着更个人性的涵义:“纵有欢肠已似冰”,只不过是愤激语。果真“肠已似冰”,心如止水,一切参透,当也就不必再有“无端狂笑无端哭”了。这首诗,恰恰透露出诗人在入世与出世、儒道与佛禅、兼济与隐逸、红尘与空门之间那种彷徨和挣扎的剧烈心灵痛楚。
似乎过于杰出的人,总得命途多舛,人们把这叫做天妒。这一点在苏曼殊身上印证得最为显明:上天给了他一个绝顶聪慧的灵魂,却又让他的肉身受尽磨难和屈辱。苏曼殊的一首《春雨》:“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道尽了他人生的落寞与凄苦,是他全部身世的缩影,是作者自己的含泪倾诉。
1903年曼殊以弱冠之年由日本返回上海。自此他的飘萍生涯开始。足迹遍及苏州、湖南、惠州、广州、杭州、南京、芜湖、安庆、温州、香港、暹罗、锡兰、南洋、新加坡等地。有必要特别指出,无论曼殊怎样屐痕天涯,行踪飘忽,上海却是他生命航程上的一个固定坐标,一个肉身与灵魂的栖息地。上海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50242-2016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条文说明)》.pdf
- 《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专题讲座.pptx VIP
- 最高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关于行政审判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会议纪要.pdf VIP
- 七年级的道德与法制下册知识点.doc VIP
- 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卷版).pdf VIP
- 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单元检测试卷及参考答案.pdf VIP
- 厂区零星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VIP
- 应急管理部关于严格规范安全生产执法行为的通知专题宣贯学习.pptx VIP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知识点归纳.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