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珍:1名人民医生的形象魅力.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友珍:一名人民医生的形象魅力   我国精神科领域著名专家、中华精神卫生研究院教授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陈友珍教授,在令人望而生畏的 “精神疾病世界”里一干就是50年。   50年,满头青丝已经灿如白雪。但是,每一名走近陈教授的患者,都真切地看到了她动人心魄的形象魅力……   ●每次接诊,她总是先用手把听诊器捂暖了,才轻轻地放到患者身上——   “群众往往从小事上看医生的职业形象”   失眠抑郁、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患者,敏感程度是平常人的6倍,陈教授非常理解患者害怕以及敏感多疑的心情,每接待完一位患者,她总是按照消毒程序一丝不苟地先把手 洗净、擦干后,再去接待下一位患者。50年,陈教授洗过多少次手,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数字!   类似这样的点滴小事,陈教授行医50年,每一天都是这样做的。冬天查体时,她怕患者裸露胸部、腹部时着凉,查哪个部位时,才让患者露出哪个部位,如果患者自己露多了,她总要动手帮患者盖住;用听诊器时,她总是先用自己的双手把听诊器的金属头捂暖和了,才轻轻地放到患者身上……   她常说:“群众往往从这些点滴小事上,看医生的职业形象。”广大患者也正是从这样的点滴小事中,感受到了全心全意的真谛。   她问得细。每次接待患者时,都要像拉家常似的轻声细问一番。从既往病史问到现在的感觉,从家庭长辈问到兄弟姐妹,从吃进去的问到拉出来的,有时问得患者都回答不出了。 她想得深。每次都要把仪器检查的结果同自己亲自查到的体征综合起来,深思细想,纠正了许多误诊、漏诊。有位患者的许多症状都像“神经官能症”,久治无效。会诊时,陈教授综合深思,建议患者马上去作“NAK-1神经激活疗法”。果然,患者脑部神经递质出现紊乱,对症治疗后患者很快出院。   她记得勤。每次接诊,她都要把患者姓名职业、家庭住址、化验数据、服用药品等记录在自己随身携带的小本上。等患者下一次复查或开药时,就可以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钱”。   ●每次坐诊,她总是尽量多看几名患者,甚至跑到挂号室为患者“求情”——   “患者挂了你的号,就等于把生命托给了你”   陈教授在神经内科学界享有崇高声誉,不少患者晚上就开始排队挂号。院里关心陈教授的健康,作了“限号”的规定,但她仍跑到挂号室去为患者“求情 ”,请他们尽量多开几张挂号单。   “患者挂了你的号,就等于把生命托给了你。”一位跟随陈教授实习的医学院学生,劝陈教授爱惜身体,不必接待过多的患者。陈教授只说了这一句话,这名学生就全懂了。   50年来,陈教授就是用这样的高度责任心,在每一个患者面前树立起一名人民医生救死扶伤的崇高形象。   有一位患“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先后8次住院,转到中华精神卫生研究院时仍是行为怪异,无法自理。陈教授亲自去某大医院借来了患者尺把厚的病历,夜以继日一页一页仔细查阅,并画出了一张详细的表格,寻找病情发展的规律,硬是沙里淘金一般“筛”出了致病原因——与服用的一种药物有关。她当机立断,决定停用此药。结果,患者病情随之好转。   2003年4月,一位因为抑郁症先后三次自杀的患者,被家属压着找到陈主任,整整半年的时间,陈教授先后15次指导对症用药,并且多次主动打电话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直至患者完全恢复正常。患者家属感动的说“如果不是洪主任,也许他的生命半年前就结束了!”   今年5月,陈教授又担任了一个攻关课题组的顾问。她说:“组织让我干什么,我就想法干好什么;患者需要我干多久,我就努力干多久。 ”   ●每次开处方,她都精打细算为患者节省每一元钱,自己却不收一分钱的礼 ——   “国家给我发工资,就是让我为人民服务的”   一次,上海的一位患者把装有巨款的手提包往陈教授面前一放:“我有的是钱,只要能治好我的病,花多少不在乎!”陈教授和蔼地问:“你都用过些什么药呀?”“那可多了!”患者掏出两张写满中外名药的信纸念了起来。陈教授说:“治病吃药,可不是越贵越好,越多越好,越‘洋’越好,关键在于对症,你先吃这三味药试试看。”患者半信半疑地拿上药走了。两个月后,这位患者来院复查,高兴地对陈教授说:“好多啦!您开的药真管用!”   对于那些借债求医的贫困户和山里人,陈教授更是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为他们节约每一分钱。一位卖了自家的猪来宁求医的患者,好不容易才挂上了陈教授的号。陈教授看到这位患者的衣着打扮,就知道了患者的家境 ,也明白了患者的心情。她精打细算,为患者三改处方,选择了效果最好、花钱最少的药品。   那些康复后的患者总想以各种方式“表示心意”,陈教授每次都婉言谢绝:“国家给我发工资,就是让我为人民服务的,额外的钱我不能拿。”   一位老人在陈教授精心救治下康复了,特地让两个女儿送来一点土特产, 陈教授说啥也不肯收下。女儿们回去后,给陈教授写来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

文档评论(0)

qtrt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