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液流变学的质量控制与临床应用论文.doc
血液流变学的质量控制与临床应用论文
【摘要】 血液流变学是一门研究范围相当广泛,有着极其重要临床意义的学科,其良好的质量控制是解决尚存在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质量控制;临床应用
Blood rheology in quality control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TANG Chun-xue,ZHANG Fu-gui,LIU Guang-ming. Sichuan Santai Peoples Hospital, Santai 621100,China
AbstractRheology is a subject of considerable scope,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Its good quality control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s.
Key orheology;quality;control
生物流变学研究生物机体内的流变现象和构成生物机体的物质的流变特性,是流变学与生物或医学之间的边缘学科。1948年第一届国际流变学会议上由Coley最早提出来。而在生物流变学中研究得最多的是血液和血管,生物流变学的这个领域称为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研究全血以及血细胞,尤其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流变特性,微循环的流变学、毛细血管的分布以及血管的流变学。近来又有学者认为还应该研究组织液和淋巴液以及淋巴管的流变学1。按研究水平.freel2左右。
1.1.3血液的粘弹性和触变性血液的非牛顿性还表现在具有一定的粘弹性和触变性。在低切变率下,如小于0.1/s,血液表现为粘弹性流体; 切变率在0.1~10/s范围内,血液具有触变特性。
1.2血液非牛顿粘性的原因
1.2.1红细胞压积在同样的切变率下,血液的粘度随红细胞压积的增高而增大,且非牛顿流体行为越显著。
1.2.2红细胞的聚集在静止状态下,红细胞在血浆中聚集形成叠连,当切变力达到一定值后,血液才会流动。红细胞聚集是低切变率下血液非牛顿粘性行为的主要原因。
1.2.3红细胞的变形红细胞的变形性是影响较高切变率区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红细胞的变形导致血液流动的阻力降低,在宏观上表现为表观粘度随切变率升高而减小。
1.2.4血浆粘度血浆粘度的大小决定于血浆蛋白的含量、分子的形状及大小,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含量越高,则血浆粘度越大2。 影响血液粘度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图1。
2血液流变学的测定
2.1全血粘度的测定3
2.1.1毛细管粘度计法测定毛细管粘度计测定法是指一定量的液体,在一定的压力驱动下,通过一定管径的毛细管所需时间来计算液体的粘度,其计算公式为:η=η0t/t0 ,已知粘度为η0,通过时间为t0,待测液体粘度为η,通过时间为t。
2.1.2旋转式粘度计法测定在样品中有一个同轴的锥体,当样品槽旋转时,血样越粘,通过血样传入到锥体的扭矩越大,故检测锥体受力的大小可得出样品的粘度。
2.2血浆粘度的测定血浆中含有各种蛋白质、脂类和电解质,其中蛋白质对血浆粘度的影响最大,这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形状和浓度。纤维蛋白原对血浆粘度的影响最大,球蛋白次之,白蛋白的影响最小。此外,蛋白质还通过与红细胞相互作用,引起红细胞聚集性增加和变形性降低,进而引起血液粘度升高。用于血浆粘度测量的毛细管粘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同全血粘度测量4。
3血液流变学检测的质量控制 3.1实验前的质量控制
3.1.1标本的采集
3.1.1.1采血时间一般以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采集静脉血为宜,每次采血时间应保持一致。采血前1天禁食高脂饮食,应停用控制血小板功能和纤维蛋白原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妇女应尽量避开月经期。
3.1.1.2采血注射器采血时提倡用玻璃、塑料注射器或真空负压采血,注射器及针头必须干燥清洁。
3.1.1.3采血部位在肘前较大静脉处采血为宜。
3.1.1.4采血方法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建议,压脉带的作用在于静脉的定位与针头的插入。因此,采血时,尽量缩短压脉带的压迫时间,针头刺入血管后,松开压脉带后至少5s以上才能抽取血液,避免用力快速抽血,以免红细胞损失,造成溶血,并避免产生剪切力破坏红细胞,从而减轻对细胞的损失。取血后。应沿管壁缓慢注入抗凝管中,轻轻颠倒混匀,以避免产生泡沫和防止血液离体后凝固。采血时,不应在输液、输血侧肢体采血,更不应在静脉留置针上采血。因为静脉留置针封管时通常情况下用肝素,如果采用易将肝素吸入血液标本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1.1.5抗凝剂抗凝剂应采用肝素,其浓度范围为20 IU/ml,液相抗凝剂一般放在干燥试管中,放入温度为60℃烤箱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