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堡雕版印刷的源起及其文化影响.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堡雕版印刷的源起及其文化影响

四堡雕版印刷的源起及其文化影响   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发展和传播为世界及中国的文化传播起了推动性的作用,通过对清代雕版印刷术重要基地之一――四堡雕版坊刻的源起、所印书籍的传播、历史文化影响等的研究,让更多人了解四堡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开始于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经北宋的毕?N发展、创新,产生了活字印刷,并传到欧洲,所以后人称毕?N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中古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先后传到了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然而,在我国古代,雕版印刷是主流的印刷术,它自隋唐始,有官刻、坊刻、私刻等形式,主要用于印刷佛经、儒家论著、历书、医书、文学作品等,并一直沿用至民国。明清时期,产生了北京、湖北汉口、江西浒湾、福建四堡等多家印刷基地。其中,四堡雕版基地保存着完整的书坊建筑、线装古书和雕版印刷工具,是目前世界上幸存的古代雕版印刷基地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一、四堡雕版印刷的源起 四堡,位于福建西部连城县的最北端,地处连城、长汀、清流和宁化四县的交界(1951年2月由长汀划入连城),是一个偏僻的山区小镇,交通谈不上便利,经济也并不发达。然而,就是在这里,曾经以其兴盛的雕版印刷业而远近闻名,成为明清时期重要的雕版印刷基地,其所印书籍“行销江南,远播海外” 关于四堡刻书业的起源,至目前仍有不同说法。有的学者认为起源于南宋末年;另有学者认为起源于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根据是:四堡马屋村人马驯,明朝正统年间中进士,官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明朝成化年间将汉口等地的印刷术传回家乡,四堡坊刻业由此而发展起来;还有一说法认为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四堡雾阁村人邹学圣,时任浙江杭州仓大使,明朝万历八年(1580年)辞官归故里,将苏杭的元宵灯艺和印刷术带回四堡,创办坊刻印书 从已知的文献资料记载看,万历起源说有较多的依据。理由是:四堡坊刻,纯属邹、马二姓族人所为。根据邹、马二姓族谱的记录,则知四堡刻书是明中叶以后的事情。谱载,自宋迄明前期,邹、马族人或耕或读,还没有涉及工商业,诚如《闽书》所言:“汀州士知读书进取,民安稼穑,少营商贾。”而弘治年间马氏第十一代族人的“家训”中也有“勤教训,远货财,敦淳厚”之类的训词。邹、马二姓族人从事工商业经营的记载,见于族谱的均为明中叶以后。如马其炳,“生平授经”,并未经商,但他的父亲于崇祯年间就“为贾于韶州”,其“儿辈贸书”,并以此为“一家所业”。由此可以推断,至晚在明代末年,马氏家族中就出现了以贩书为业的商人。《邹氏族谱》中关于族人早期经商的记载大约与马氏相类。雾阁、马屋二村相距约l公里,阡陌相连,鸡犬之声相闻,且邹、马二姓族人世代联姻,来往密切,因此,两个家族都从事刻书、贩书应是互相影响的结果 四堡《范阳邹氏族谱》中,亦有邹学圣开创四堡刻书业的记载。邹学圣(1523~1598年),字宗道,号清泉,明嘉靖二年十月出生于连城四堡雾阁一户世代书香之家。学圣少年聪敏,在家庭教育的影响下,为人厚重,通晓经史,文章出众。跟随其父往来闽粤沿海各地,熟谙不同方言,并在与外商外侨接触中,学会日语、英语交流。20岁经乡试后入太学。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授户部广积库大使。嘉靖三十年(1551年)外放扬州,继调苏州,后迁杭州仓大使。他对朝政世风的腐败,外族的侵凌,深感忿忿不平而又忧心忡忡,在任廉洁为民,解民饥困,任杭嘉湖督粮道时,重征象富粮饷,充国库、赈民困,深得民心。万历八年(1580年),学圣以政局严峻,官场污浊,不愿合流,且父老多病,遂决心辞官归里。为了动员苏州籍妻子邵妙正同返闽西山区,解除其顾虑,令家人将苏杭的灯艺、图书及部分古籍雕版携回,以便创办印刷业、教育儿孙。从此,“镌经史以利后人”的刻书业,便在四堡雾阁播下了一颗种子 二、四堡雕版印刷的历史文化影响及现实意义 朱彝尊《经义考》云:“福建本几遍天下,有字朗质坚,莹然可宝者。”朱指的福建本自然也包括四堡的刻本,四堡坊刻为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传播与保存等都作出巨大的贡献,也为我国印刷史和福建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四堡坊刻的商业性极强,主观上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但是在客观方面却无形之中推动了古代通俗文学的发展演变及其某种文本形态的出现,传播和普及了大众文化。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保存古代文献,传播民族文化 由于四堡坊刻种类繁多,其读者也极庞杂,如文人举子、收藏家、儿童及从事医学、风水等各行业的人。这使得四堡刻书拥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不会中断 在众多书籍中,有几本特别值得一提: 一是《绣像金瓶梅》。明朝成书问世的《金瓶梅》被列为禁书后,在京、汉、杭等地难以出版,而四堡在清代乾隆前后出版了《绣像金瓶梅》,此书现存于吉林大学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