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董仲舒的思想理论的粗浅认识.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董仲舒的思想理论的粗浅认识

对董仲舒的思想理论的粗浅认识   初中历史课本第一册(人教版)第20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121页),对我国西汉哲学家董仲舒有一段 文字评述。原文是:“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为神化封建皇帝,麻痹人民,也宣扬迷信思想,他说,天和 人之间是息息相关的:皇帝行德政,天就用风调雨顺来赞美他;皇帝无道,天就降灾害来警告他。”这段评述 ,作为向初中学生介绍一位古代很有影响的哲学家,似嫌片面。上述从董氏原著译述的那段话,就是董氏所创 立的“天人感应”学说,这种学说,固然神化了封建皇帝,但在皇权至上、不受任何约束的当时,”天人感应 ”说给皇权施加一种天的监督作用,对人民是有利的。因此,对董仲舒的思想理论应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进行 评论,不能以现代的眼光苛求古人 一、董氏思想理论的时代背景 西汉王朝建立以后,经过长期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增长较快,国力日见强盛,武帝刘彻穷兵黩武,连续 对匈奴,西域发动战争,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很大;同时贵族、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 之地,许多农民论为流民,社会矛盾日见尖锐。原楚、齐、燕、赵等地出现农民暴动,反抗豪门地主的剥削压 迫,而汉武帝仍然连年用兵,挥霍无度,加剧了西汉初期的社会矛盾。董仲舒《天人三策》的提出,旨在解决 汉初的社会矛盾,为汉王朝谋求一条长治久安的道路 二、董氏关于天的概念 1.神之天 他说:“天者,百神之君也。”(《春秋繁露 并且是世上众神的首领,但世界上并不存在这样一种天,纯属唯心主义的观点。又说:“父者子之天也,天者 父之天也,无父而生,未之有也。”(《顺命》)提出天的重要性,这和殷周时期人们对天的理解与崇敬一样 ,实际上是继承了过去的天命观,但这些并不是他的主要思想。他说:“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 2.自然之天 这是指作为宇宙总称的天及其运行规律。他说:“天有十端,十端而止已。天为一端,地为一端,阴为一 端,阳为一端,金为一端,木为一端,水为一端,火为一端,土为一端,人为一端,凡十端而毕,天之数也。 ”(《官制象天》)又说:“天、地、阴、阳、木、火、土、金、水九与人而十者,天之数毕也。” 三、董氏对灾异谴告说的论述 灾异谴告是董仲舒“天人感应”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上汉武帝《天人三策》中说:“国家将有失道之 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观天心之仁爱人 君,而欲止其乱也。”(《汉书“天人感应”的学说, 约束人君至高无尚的权力,使之行仁政,不敢“失道”。这里还须指出,董氏的天人感应说首重人事,人事是 天作出反应的前提,天根据人事的好坏才作出相应的反应。这与殷周时期一味迷信“天命”,统治者假借“天 命”来奴役入民相比,是有进步意义的 董氏还说:“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 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必仁且知》)。这段话的落 脚点是“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但谁能造成“国家之失”呢?在当时只有人君,从而告诫人君要勤 政爱民,不要滥用权力,才能使危害国家的灾异不会出现 董仲舒还接着说:“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异以谴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警骇 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以此见天意之仁不欲陷也。”(《必仁且知》)这些言论虽然是臆造,没有事实 根据,属于“宣传迷信思想”,但在当时,他的出发点是假借天意以限制君权,督促人君好好治理国家。不要 恣意妄为。这样的言论,从实质上说,对人民对社会是有利的 四、同类观念 董氏说:“以类合之,天人一也。”(《阴阳义》)这就是说,天和人是统一的,属于一类。他还说:“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喜气也,故生;秋,怒气也,故杀;夏, 乐气也,故养;冬,哀气也,故藏。四者天人同有之,有其理而一用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使喜怒必当义而出,如寒暑之必当其时乃发也。”(《阴阳义 》)他所谓的天人同类,目的在于强调,“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因为天的运行变化是有规律 的,天人同类,人也不要违反正常的规律。其意是要人君循规蹈举,谨言慎行,不要喜怒无常,暴戾无道;否 则,国家将发生动乱。他接着说:“人主以好恶喜怒变习俗,而天以暖清寒暑化草木,喜怒时而当则发美,不 时而妄则发恶……当暑而寒,当寒而暑,必为恶发矣;人主当喜而怒,当怒而喜,必为乱世矣。是故人主之大 守,在于谨藏而禁内,使好恶必当义乃出。”(《王道通三》)在这里,他用春秋夏冬四时的暖清暑寒来比附 政治,要人君和四时变化一样遵循治国的规律,不要举措失宜。董仲舒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