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读错的古代人名和地名.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容易读错的古代人名和地名 吐谷浑:(古国名)????? tū yú hūn 龟兹:(汉时西域国名)? qiū cí 或jiū cí 大宛:(汉时西域国名)? dà yuān 康居:(汉时西域国名)? kāng qú 身毒:(古时称印度)??? juān dǔ 先零:(汉代羌族的一支)xiān lián 荤粥:(上古时西方种族名,即秦、汉时的匈奴)xūn yù 龙兑:(战国时赵国地名)lóng duó 卷县:(汉代县名)????? quān xiàn 祝其:(汉代县名)????? zhù jī 阳夏:(汉代县名)????? yáng jiǎ 涡河:(上流在河南,下流在安徽)guō hé 逻些:(唐时吐蕃都城,即今拉萨市)luó suō 杰坝:(镇名,在江西省崇义县)tiě bà 阿房宫:(秦时宫名)??? ē páng gōng 华不注:(山名)??????? huā fū zhù 夫差:(春秋时吴王名)? fū chāi 伍员:(即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wǔ yùn 禽滑厘:(战国时人,墨翟的学生)qín gǔ lí 郦食其:(西汉人)????? lì yì jī 审食其:(西汉人)????? shěn yì jī 呼韩邪:(汉代匈奴单于的名字)hū hán yé 冒顿:(汉代匈奴单于的名字)mò dú 尉缭子:(古书名)????? yú liáo zǐ 亢仓子:(古书名,据说是唐代王士元所编)gēng sāng zǐ 牺尊:(古代酒器名)??? suō zūn 毋追:(夏代冠名)????? móu zhuī 仇矛:(古代有三叉的矛)qiú máo 等衰:(等级递降)????? děng cuī 且月:(古代称阴历六月)jū yuè 般桓:(即盘桓)??????? pán huán 1.语文一词的由来   “语文”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几乎都是舶来品,全都是从西方引进。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   不久,“五四”运动爆发,白话文运动随之兴起。人们开始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首当其冲受到了冲击。于是,小学改设“国语”一科,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一些白话的短文,或者儿歌、故事作为教材读本,中学虽然仍设“国文”课,但白话文的数量也有了明显的增加,加进了鲁迅、叶圣陶等新文学作家的一些作品。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丏尊二人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不久,日本侵华战争爆发,计划被迫搁浅。   新中国成立以后,叶圣陶又一次提议改革“语文”科。这一提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便成了中小学教育中的主要课程。   “语文”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个方面:口头的谓之“语”,书面的谓之“文”;口头的包括听和说,书面的包括读和写。   使用“语文”这个名称,表明了要进行全面的语言训练,纠正旧时长期遗留下来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分家,教学里只管读文章、写文章,不管口语训练的弊病。1.汉语拼音的由来   为了便于认字,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了用符号给生字注音的方法。   最早的注音法是产生于汉代末年的反切法,这种方法是汉语拼音的萌芽。所谓反切,就是用两个字将另一个字的音拼合出来,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切之字韵母和声调相同。即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如“练,郎甸切。”就是用“郎”的声母和“甸”的韵母“ian”和声调拼成“练”的音。   而采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其历史则只有400年。公元1605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后,最先采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另一法国传教士金尼阁为了方便西洋人学习汉语,写了一部《西儒耳目资》,也是用西文为汉字注音。后来,又陆续出现过多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语拼音方案。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鸦片战争后曾任驻华公使等职的英国人威妥玛所拟定的“威妥玛式”。   在近代,我国曾一度想实行拼音文字替代方块字。早在1892年,近代汉语拼音字提倡者卢戆章,仿拉丁字母笔形创造了一种“切音新字”。   1926年,钱玄同、黎锦熙、赵元任等人又制定了“拉丁化新文字”,为后来创立“汉语拼音方案”起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过去拼音研究基础上,从1952年起从事自创字母工作,后因效果不好,又决定采用拉丁字母。1956年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了“汉语拼音草案”,经广泛讨论,多次修订,于1957年11月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通过,于次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推行。   1977年,在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上,通过了按照《汉语拼音方案》来拼写中国地名的决议。从此我国自定的《汉语拼音方案》登

文档评论(0)

ywqa2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