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梁思礼爱国的梁家“驯火者”.doc
梁思礼爱国的梁家“驯火者”
2016年4月14日,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梁思礼与第一代航天战士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使中国居世界航天强国之列。能为此奉献一生,他曾坦言:“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光荣。”
有人问梁思礼:“您从父亲那儿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爱国!”“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
这句话,支撑了梁思礼一生的追求。
梁家的遗传
一双大眼、宽阔的前额再加上一张典型的“梁家嘴”,梁思礼举手投足间总有父亲梁启超的影子。梁家的遗传,一个留在了脸上,一个种在了心里。
可能是老年得子的缘故,九个子女中,父亲梁启超特别喜欢这个最小的儿子。“父亲平时在天津饮冰室写作时,一般不许孩子们去打扰,可由于他特别喜欢我,有时候我到他那儿去玩,他便常常跟我玩玩、逗逗,等于给了他休息的机会。”在《一个火箭设计师的故事》一书中,梁思礼自述道。
幼年的梁思礼被家人唤作“老白鼻”――这是风趣的父亲对他的昵称,系将英语Baby(宝贝)一词汉化而来。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老白鼻”后来竟然成了中国航天质量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术带头人。
梁思礼确实讨人喜欢。每次觉察到父亲要抽烟,就主动把烟连同烟嘴、火柴、烟灰缸一同递到父亲跟前,引得梁启超非常高兴,以至于只要两三天见不到“老白鼻”,就心头痒痒。
然而,父亲并没有陪伴梁思礼太久。在他5岁时,父亲离开了人世。梁思礼中学毕业赴美留学,25岁归国为国效劳,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工程……此后86年,陪伴梁思礼的是父亲留下的礼物。
“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几个哥哥姐姐都受过父亲言传身教,国学功底数我最弱,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他遗传给我一个很好的毛坯,他的爱国思想通过我的母亲及他的遗著使我一生受益。”梁思礼曾回忆道。
“工业救国”梦
尽管生在北京,但赴美留学前,梁思礼几乎都是在天津度过的。1941年中学毕业后,他便随三姐梁思懿前往美国留学。
然而到美国两周后,珍珠港事件就爆发了,日美宣战让他失去了与家庭的联系和经济来源。他开始了“半工半读”的大学生活,在罐头厂装过罐头,在餐厅端过盘子,在游泳馆当过救生员……“第一个寒假我没地方去,外甥女周念慈在芝加哥大学就读,我就在她那儿过的。在那儿我第一次读了斯诺的《西行漫记》,这本书增强了我的进步倾向。”
在嘉尔顿学院学习两年后,梁思礼想转到工科大学。“因为那时我一直想走‘工业救国’之路,觉得中国老受人欺负,将来学一门工业技术,学成回国后为中国的建设出力就好了。”于是,他放弃了嘉尔顿的奖学金,改领每月微薄的盟国津贴,转入以“工程师的摇篮”著称的普渡大学改学电机工程。
1945年,梁思礼从电机系(后来的无线电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当时一个很有名的无线电公司RCA已经同意接受他。“如要到美国公司工作的话,随时可能被抽调去当兵,可我就是不愿给美国当兵,所以还是决定继续上学。”就这样,梁思礼来到辛辛那提大学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并在那儿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1949年9月,得知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后,作为北美中国基督教学生联合会(CSCA)积极分子的梁思礼一方面动员留美学生回国,同时自己也以身作则带头回国。此刻,站在彼岸码头迎接他的,是阔别八年、白发苍苍、眼含热泪的老母亲,正如饱受苦难的祖国一样张开双臂欢迎海外游子的归来。
“我们这些热爱祖国的归国留学生心中暗暗发誓:要把一生奉献给祖国,为改变她贫穷落后的面貌,为她的独立、强盛、繁荣而奋斗。”在自述文集中,梁思礼如是描述自己的感受。
有人打趣他,是如何从无尽的失败中挺过来的?
梁思礼说,“就是要做下去。许多事没有理由,比如说报国。”
“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父亲梁启超留给子女的家书中如是说。
在梁家,报效祖国从来不是一句空话。与那个年代中国所有“驯火者”一样,梁思礼所在之处是历史耀眼处的暗面。近处,找不见他们的名字,设计图纸上没有,光荣榜上也没有,他们是戈壁滩上被尘土风沙掩埋的背影,他们的名字被封印在打着“绝密”标签的文件袋里。远处,他们的名字却越发清晰,一笔一笔镌刻在历史坐标轴上、留在时代的注脚里。
“爱国,不需要理由。”梁思礼总是这样说。
父亲“三件礼物”成就的“驯火者”
归国后,梁思礼面临的极为窘迫的局面:没有资料,没有仪器,没有导弹实物……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在一穷二白中艰难起步。
1956年10月,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