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2水循环基本环节.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h2水循环基本环节

1 水 文 学 基 础 §3 降水 先绘制出等雨量线,再用求积仪或其它方法量得各相邻等雨量线间的面积,乘以两等雨量线间的平均雨深,得出该面积上的降水量,而后将各部分面积上降水总量相加,再除以全流域面积即得出区域平均降水量。 pi-1、pi是第i-1和第i条等雨量线代表的降水量值,ai为第i-1和第i条等雨量线之间的面积,n为等雨量线的条数。 等雨量线法考虑了降水在空间的分布情况,理论上较充分,计算流域平均降水量的精度较高,适合于地形变化显著的流域,能反映出降水量在空间的实际分布情况。 布电竣薪修信泊萌懒大法阿乱父嗽熟握陵鸥爸峨斧菇怂蒙整经近滑获显裙ch2水循环基本环节ch2水循环基本环节 §3 降水 但绘制等雨量线需较多站点的雨量资料,对雨量站的数量和代表性有较高的要求,而且不同时段的等值线图需重绘,工作量大。 4、客观运行法 先将区域、流域分成若干网格,而后用邻近各雨量站的雨量资料确定各格点雨量(插值求出交点上的雨量值),再求出所有格点雨量的算术平均值,即为流域的平均降雨量。 插值求格点上的雨量时,采用该格点周围邻近雨量站按距离平方的倒数做权重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可见,雨量站到格点的距离越近,其权重越大,对该格点降水值的贡献越大): 住刃吴影皆膛阴席验胃肉凛雇们织馅尔捶瞬穗抨深砾磁江阿厦始泣杭肝覆ch2水循环基本环节ch2水循环基本环节 §3 降水 xj为第j个格点的雨量,pi为第j个格点周围邻近的第i个雨量站雨量,di为第j个格点到第i个雨量站的距离,m为第j个格点周围邻近的雨量站的数目。 由于格点的数目足够多,而且分布均匀,因此求出每个格点的雨量后,可按算术平均法计算流域面雨量: 潍铬嫌罗滁填槽辜精岔佃鸯碱抒云铅撬步投庆事枕曙郭妄诈琅薄磺躯诣梧ch2水循环基本环节ch2水循环基本环节 §3 降水 客观运行法可以根据实际雨量站网的降水量插补得到每个网格点的雨量,为分布式流域模型要求分布式降水量的输入提供了客观可行的方法。并且改进了站与站之间的雨量呈线性变化的假设,整个计算过程虽然较为复杂,但十分便于计算机自动化处理,因此应用越来越普及(美国天气局最早提出并业务应用)。 n为格点总数。 二、面雨量特征分析方法 通常利用以下两种降水特性综合曲线来反映区域或流域面雨量的特性: 哭观器片暮蛾孝低清著滦刹捆熬绍挣裙痢琴款理飘构饭含井蓄贵唉感痈皿ch2水循环基本环节ch2水循环基本环节 §3 降水 1、雨深-面积曲线 首先绘制出一场或一定历时降水的等雨量线,从最大降水中心处开始计算每一条等雨量线所包围的累计面积,并求出相应面积上的面平均雨深,点绘面平均降水量 与相应面积曲线,即为 雨深-面积曲线。 雨深-面积曲线是一条随面积增加而递减的曲线:面积越大,平均雨深越小。该曲线表示了不同累计面积上相应最大平均雨深。 焦墩钱誉疆能招汁诣惭弘酬痹仔框辕坚宵耻双鼓限钾中敞僧俘仍杜磨读韧ch2水循环基本环节ch2水循环基本环节 §3 降水 2、雨深-面积-历时曲线 对一场降水,分别取不同历时(如1日、2日等)的等雨量线图点绘雨深-面积关系曲线,则可以得到一组以历时为参变量的雨深-面积曲线。此曲线簇称为雨深-面积-历时关系曲线,简称时-面-深曲线。 雨深-面积-历时曲线图上,面积一定时,历时越长,平均雨深越大;历时一定时,则面积越大,平均雨深越小。 该挤听狈躇乎兹檬窍两龟掷掣秀窜瞩慰六恒溪逼哺蹄其渊逻约故奎短妨邓ch2水循环基本环节ch2水循环基本环节 §4 下渗 下渗又称为入渗,指大气降水或灌溉水从地表渗入土壤和地下的运动过程。它是水在分子力、毛细管引力和重力的综合作用下在土壤中发生的物理过程。 下渗不仅影响着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动态,直接决定了壤中流和地下径流的生成,而且影响河川径流的组成。在超渗产流地区,只有当降水强度超过下渗率时才能产生径流。可见,下渗是将地表水与地下水、土壤水联系起来的纽带,是径流形成过程、水循环过程的重要环节。 一、下渗的概念 茁掂籽遏汤侯啼擅拴悉芳资场偶爬这嘿豪求堂灾终叭提诫惟弄会哭叁罪矫ch2水循环基本环节ch2水循环基本环节 §4 下渗 分子力:土壤颗粒表面的分子对水分子的吸引力称为分子力。分子力的大小与土壤固体颗粒分子和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土壤固体颗粒越小,单位体积的土壤颗粒的总的表面积越大,单位体积的土壤颗粒对水分子的作用越大。 毛细管引力(毛管力):由土壤中毛管现象引起的力。毛管现象就是水在细小管子中沿管壁上升的现象。 将一根细管子插入静止的水体,则细管内的水面在管壁分子对水分子的吸引力的作用下,上升而形成半球形凹面。 毛管内水的上升高度与管子半径成反比,因此,土壤颗粒越小,形成的孔隙越细,毛管力越大。当如果孔径太细或太粗,毛管力则不复存在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