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符号学看古典诗歌教学.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符号学看古典诗歌教学

从符号学看古典诗歌教学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课堂的深入开展,古典诗歌的数量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也随之增加。而如何将古典诗歌的美更好地传达给学生,也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必修课。反观我们之前的语文教学,古典诗歌呈现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诵读教学法 古典诗歌独特的音韵美赋予了诵读更多的魅力。所以,朗读古典诗歌不仅是众多朗读爱好者的选择,更成为了一些语文教师教学古典诗歌的首选。在教学的课堂上,很多老师只对个别字词作简单解释,之后大段的时间都是在带领学生朗诵诗歌。不可否认,朗读本身所带有的抑扬顿挫是解读诗歌的一种方式。但只是这样无内容无讲解地朗读,甚至于一遍又一遍地单调重复,想必无法让学生真正满足,也不能充分地挖掘古典诗歌的教学价值 二、“知人论世”法 这种方法应该是现在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中最流行的方法。所谓“知人”即了解诗人的生平,尤其是创作该诗篇前后诗人都经历了哪些重要事件。而“论世”则是对诗人所处年代的大致了解,因为文学作品的创作终归是要植根于现实土壤的。这种鉴赏方法将作品、诗人与时代背景三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三个维度互相交错且互相影响,可以说为学生解读诗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但如果只单调地使用这一种教学方法,不仅无法使学生关注到作品本身,同时也会让学生陷入窠臼,对诗人风格的认识僵化,认为谈到杜甫只有沉郁顿挫,而忘了他亦有“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流连春光。说到李白则大都是豪放不羁,而忽略了他也有“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的忧国忧民。语文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更多样的引导,而不是只给诗歌作品以唯一的阐释方法 三、意象分析法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换言之就是寓情于物,是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最好体现。在古典诗歌中,确实有一大批具有固定意义的意象群。比如“柳”会寄予离别之意,“子规”会蕴含思君之情等等。这种解读方法的优势在于将读者的目光从诗歌外围拉回到了诗歌本身,可以更细致入微地体会诗人的情感。但若只是归纳总结意象群,这种过于类型化的解读方式会影响学生对于诗歌的判断。如若遇到没有见过的意象要素,岂不是无从下手? 古典诗歌教学的模式化并没有阻挡高考古诗考察方式的改革。古诗的考察方式已经由“从主题设问”向“从内容设问”转变。在2016年北京语文的高考试卷中,三道题均是从诗歌的细节处着手来进行设问的。最后一个主观题则是直接要求对比诗人两首诗歌内容上的异同点。学生如果只是大致了解诗人特色或是简单归纳意象类型的话,根本无法完成好这类题目。因此,带领学生细读诗歌是现在古诗教学的关键点,亦是难点所在 诗歌是一种语言高度凝练、饱含着丰富情感并具有一定韵律和节奏的文学体裁。从有关于诗歌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诗歌的语言是其最具有特色的地方之一。不管是它的短小凝练,还是其本身所具有的韵律感,都是我们在分析诗歌时可以把握的地方。因此,从语言学的角度去分析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最初以“语言学式”建立的符号学可以作为我们分析古典诗歌的理论依据 其实早在40年前,西方的文论家已经从符号学的角度对诗歌加以鉴赏。雅格布森和列维“所辨认出的结构甚至于最警觉的读者也无法察觉”。可以看出西方结构主义符号学对于诗歌的分析还是卓有成效的。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再结合古典诗歌特有的语言形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音型、节奏的变化。我们在前文谈到过,诗歌是一种具有一定韵律和节奏的文学体裁。加之汉语独特的音韵美,一首简单的诗歌往往在朗读中就能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受。“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在朗读这句诗时,我们就会发现构成这一联的音型是完全一样的。头两个字是双声,后两个字是叠字。而且,“信宿、清秋都含有齿音,泛泛、飞飞都含有唇擦音。”齿音,尤其是唇擦音,本身就有紧切低沉之感。相同的音型再加上齿音与唇擦音相互交错的双重对偶,诗人忧伤低沉的浅吟低唱顿时跃然于纸上。而反复的强调则更有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蕴含其中。可见此时的诗人,生活了无生趣,情绪郁闷消沉。一个更典型的例子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在这一联中,“留连”与“自在”为双声词且相邻两个字的调值相同。有趣的是,“留连”二字均为平声,连读起来会有绵长之感。而“自在”二字却是仄声,连读起来有短促俏皮的意味。这样不同的感觉恰巧与蝴蝶翩跹和黄莺啼鸣带给我们的感觉是一样的。可以说,在诵读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春日里蝴蝶飞舞的曼妙和黄莺鸣叫的清脆。但作者尚嫌不够,于是在“戏蝶”后加了“时时”,在“娇莺”后加了“恰恰”。原理与全文所述相同,平声叠字的“时时”与仄声叠字的“恰恰”加强了画面感,一幅春日草长莺飞之景顿时跳跃在我们的平仄之间。同时,“留连”与“自在”、“时时”与“恰恰”在音律上也形成对仗,诵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