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疏水的水和电阻率的测量.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疏水的水和电阻率的测量概要1

一、最疏水的水为什么水珠下降时没有立即与液面融合?法国科学家在 2005 年解释了这个现象。水珠之所以能在水上『走』,首先是因为在水珠和水面之间有一个空气层,里面的空气是水珠与水面接触时没能及时『跑掉』而留下来的,于是水珠便在这层空气上,而没有完全接触到水面。当水珠就要接触到水面时,在特定条件下,水珠会产生一种振动波,表现形式是在附近水面产生同心的微小波浪。在水面的振动作用下,水珠会在小波浪间滑来滑去,这样的运动最终使小水珠逐渐在水上『游走』。科学家还发现,当两个『游走』的小水珠相遇时,它们的轨迹仿佛两个相遇的弹球。水珠相遇之后要么分道扬镳,各自开始新的运动方向,要么被各自的振动波捕捉,形成一个围绕另一个转的关系。这一现象叫限定状态下的相互作用。水滴和液面的不相容的难易程度与那些因素有关?这个现象的产生包含了很多的物理过程,包括:晶格结构的自发构建、单一粒子衍射现象、量子化轨道、轨道以及能级的分裂,隧穿效应等。主要的影响参数有流体密度ρ、运动粘度ν、表面张力σ、液体深度H、垂直振动振幅A等。液滴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在液面上震动?液滴的加速度g*(t)=g+γsin (2πft),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γ为强迫加速度,,A表示外力作用下垂直震动的振幅,为震动的角频率。法拉第阈值=A,当外力强迫加速度小于法拉第阈值,时液面保持水平。当γ时液面发生波动但其所产生的强迫力不足以使液滴在流体表面跳动,液滴在范德华力的作用下与液面融合。(为跳跃阈值,)。当γ时,液滴在液面上稳定的震动不产生位移,空气层持续影响液滴的震动,促使其保持一个稳定的跳动状态,当γ液滴在流体表面上流动,原本的稳定状态被波场所打破,液滴在流体表面游走,该走动区间仅仅会出现在一定强迫条件下。液滴的震动频率在低驱动加速度情况下的液滴跳动,每一个驱动周期会接触一次液面,随着屈从加速度的增加液滴的跳动周期往往会翻倍。液滴的液面跳动的过程图1 实验装置图在振动源的一定震动频率作用下,液滴在实验液体表面产生稳定震动。通过在液滴上方光源的作用下,液滴的干涉条纹判断液滴的形状,验证液滴靠近液面时空气薄膜的存在。在实验中观察到液滴与液面靠近时,液滴的折射率与液体不同,液滴边缘呈现异质结构,从而验证了液滴表面空气薄膜的存在。图2 液滴靠近液面时的形状变化根据环形条纹的变化可以推测出空气膜形状的变化过程,如图2( b) 所示. 液滴在下落的过程中最底端空气的流速最大,相应点的压强差最大,以致液滴向内凹陷; 同理,对应的液面部分也往下凹,两者形成类似于双凸透镜的形状,如图2( b) 所示.随着液滴与液面越来越近,空气膜的压强变大,加剧了液滴底部和液面向内凹的程度,如图2( b) 所示. 这就使得空气膜上相邻位置对应的光程差变大,对应环形条纹从外向内收缩越来越密的现象. 但这一过程极为短暂,因为膜内压强较大的空气很快就会流入外部大气. 随着空气膜的压强逐渐减小,液滴的凹陷逐渐回复,使得空气膜上相邻位置对应的光程差变小,这就导致环形条纹由内向外冒出越来越少,最终液滴处于稳定状态,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的作用,液滴呈现近似的椭球形,如图2( b) 所示,下凹的液面紧紧包围着液滴底部,空气膜各处厚度几乎相同,所以环形条纹消失,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在液面的表面张力作用下液滴弹升,由于外加强迫震动的存在该跳动得以持续。6.液滴浸没在液面之下的现象图3 将液滴浸没在液面之下对一个已经停留在硅油液面上的硅油液滴,把金属环浸没在液面以下,从液滴的正下方将金属环提出液面,液滴就会浸没在液面之下,如图3所示.实验表明,液面下的液滴能够较为稳定的存在.当液滴浸没在液面下后可以去除振动条件,液滴能够在液面下存活几分钟. 如果对液面下的液滴施加一个稍大的扰动( 如用金属环推动液滴) , 则有两种可能的情况出现: 一种是液滴融合进液体,且液面下形成一个小气泡,这最为常见; 另一种是液滴浮出液面,并且重新停留在液面上,一般较大的液滴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根据上述事实,本文推测: 由于有一层空气膜把液滴完全包裹起来,隔绝了液滴和液体的接触,所以液滴不会融合进液体. 此外,液面的表面张力阻止了空气膜向上的运动,使液滴呈现近似椭球形状,所以液滴能够浸没在液面下. 对液面下的液滴施加扰动后,如果空气膜破裂,空气膜内的液滴就会与周围液体相融合,而空气膜汇聚成小气泡; 如果是空气膜和液面接触的部分开裂,则液滴会在空气膜的保护下冲出液面,重新停留在液面上。二、范德堡法测电阻率问题1、传统测电阻率的方法图1 传统测电阻率的方法如图1所示,通过测定MN两端的电流,以及O、P、M、N、Q、R各点的电势来计算材料电阻率的大小。此方法简单易行但是接触电阻较大,误差高。图2 桥型样本这种样本有着更大的接触面积以减小接触电阻,但是被测样本必须为特定的形状,不适合小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