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梦龙 语文教学呼唤常识归来.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钱梦龙 语文教学呼唤常识归来

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仍然是阅读 阅读教学中重视对范文的诵读,重 视对范文语言的涵泳、揣摩、品味, 是获得语感的必由之路。 30 [例证2] 师:昨天请同学们自读《少年中国说》,这堂课想 先听听大家对这篇文章的总的印象。请随意说, 有什么印象就说什么。 生⑴:这篇文章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我觉得并不难 懂。有些句子虽然不完全理解,但我感觉到作者 的感情很强烈。 生⑵:文章写得热情奔放,用了很多排比句,读起 来很有劲。 生⑶:作者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字里行间有 一种自豪感,读了使人振奋。 师:你们能不能具体说说,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劲, 哪些句子使人振奋。 31 生⑷:第二段写老年人和少年人的不同性格,一句写老 年,一句写少年. 很有意思。 师:什么叫“很有意思”? 生⑷:……一句句对比,……很新鲜…… 生⑸:这一段里还用了大量的排比句。 师:读有时候感觉怎么样? 生⑸:觉得有气势。 生⑹:我觉得结尾处一些句子读起来顺口,而且有鼓舞 人心的力量。不过,里面有些句子我还不大懂。 师:既然不大懂,怎么还会受到鼓舞? 生⑸:……好像有一点感觉……有些句子我翻译不出来。 32 师:哦,这叫做“跟着感觉走”(笑)。你所谓的“不懂”,大概是指不会翻译,是吗?(生点头)其实,你感受到了作者的热情,这就是一种理解,不过这种理解靠的不是理性的分析,而是靠直接的感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语感”,它有时候比理性的分析更重要。读文言文,我倒宁可要你们对文章有一种准确、生动的感觉,而不要为了翻译而忽略这种直接的感受。要知有些文言句是很难用现代语对译的,这篇文章最后的一些句子,就很难翻译得不走样,因为它是韵文,跟一般的散文句子不一样。你既然已经从这些句子感觉到了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说明你已经大体上读“懂”了,也说明你有很好的语感。33 * * 语文教学呼唤 常识回归 被人们遗忘的、最基本的常识 往往能给人们带来最真实的力量。 ——[韩] 车炳直《常识的力量》 一、语文教学是怎样逐渐远离 常识的? 1、不可捉摸的“语文素养” 2、扑朔迷离的“定性”难题 3、食“洋”不化的理论引进 1 1、不可捉摸的“语文素养” (1)玄学化 (2)泛化 2 所谓语文素养其实就是人的一种生活质量。语文素养不是一个心理学概念,而是一个哲学概念,它在语文生活理论的观照下,被升华为一种表达人的语文生活境况的文化范畴。它的核心,是对语文的生活意义的“批判态度”。这种对语文生活意义的“批判态度”,是建立在关于语文的生活意义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素养,就是语文生活的素养,其核心,就是人的语文生活方式。它标志着人的语文生活的质量。 3 一位专家 关于“语文素养”界定(玄学化) 提高语文素养的17项基本要求(泛化) 10.爱国主义精神、乐于合作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意识。 12.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13.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14.基本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 15 开放的视野、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16.自信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17.初步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能力。 4 2、众说纷纭的“定性”难题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