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敬畏和坚守教育规律的一些认识.docVIP

关于敬畏和坚守教育规律的一些认识.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敬畏和坚守教育规律的一些认识.doc

关于敬畏和坚守教育规律的一些认识   摘 要:在教师进修学校工作近三十年,一直从事县乡中小学尤其是初中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在近几年的教育实践中感觉到,教育教学工作仅凭一腔热血、一股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遵循教育规律办事。然而教育规律到底是什么,又怎样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怎样才能形成全社会都懂得教育规律并各司其职,着实遵照教育规律行事的局面,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教育;规律;教育规律;三维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082-01   最近看了很多人都在转的一个视频――董仲蠡的演讲《教育的意义》,也引起了我的深思:什么都可以浮躁,唯独教育不可以,教育是社会良心的底线,是人类灵魂的净土,是立国之本,是强国之基。因此,作为有近三十年教龄的教育实践者感觉有必要强调:   一、教育要回归到从教育的规律出发,敬畏和坚守教育规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正是对应于现实而发出的一声呐喊――让教育成为教育,让教育回归教育,这是常识。像李克强总理说的那样:教育走的太快,请等等落下的灵魂。我们可能是走的太久了,忘记了出发的目的。所以总是盲目地照抄照搬学习、模仿某种模式,结果贻笑大方。   二、是要研究什么是教育规律   教育是神圣的,又是微妙的。同是教育,效果却可以有天壤之别。平心而论,目前对教育规律的认识、研究及其实践的成效不算多。近几年来,逐步升温的普高热,不惜一切代价将子女往“名校”挤的异常心态近乎普及,我们不能一味责备家长不懂教育规律、在拔苗助长,而应该作自我反思。迄今为止,我们对学生生理成长、心态发展、认知接受等特征的认识,对处在各个年龄段的学生有什么共性、个性特点,不同家庭背景中的学生有什么不同的潜质等问题,真的明白多少?不明白这些,又怎能谈得上按规律办事呢,而这些也不过是整个教育规律的“冰山一角”。   规律的呈现以隐蔽性为特征,它潜伏在事情的过程中,需要人的深度思考去把握。有的人把表象视为本质,把游离在本质上的泡沫,视为总结规律的重要数据,其结果得出的只是反常的规律,而反常的规律一旦奉为某种样板,被自上而下层层传达,并将履行的结果作为评价工作绩效的时候,其轰轰烈烈的悲剧性也就不言而喻了。违反规律,不仅是事倍功半高成本高消耗的问题,最终必然要遭到规律的惩罚;尊重规律,也不仅是事半功倍低成本低消耗的问题,它的行为本身即是良性循环的开始。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是人才的奠基工程。从教育本质上说,教育是科学性工作;从教育对象上说,教育是人文性工作。科学性决定了教育要严谨、逻辑、理性地去发展,循序渐进与实事求是教育科学性的两大特点;人文性决定了教育要重视人、尊重人、发展人,启迪人的心智,大量开发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各尽所能与得心应手是教育人文性的两大内核。于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从教育理念的本质要求上,规定了教育发展的导向与趋势,它在以往科学性基础上更注重了人文性,而如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办好人性化的教育,也成了目前专家学者的最大呼声。可以这样说,自古以来,中国教育的悲哀在于人文的丧失与人性的缺失,漠视生命的本质去追求人生的绚丽。   三、是要在落实“三维目标”中坚守教育规律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素质教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新课程标准设计了三个纬度的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要在教学中必须将这三个方面有效整合、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如何检验这些目标的达成度,目前普遍采取书面考试为手段,因为基础教育冲刺的终点是高考,高考的样式就成了基础教育各级各类考试的模仿的样板,各种各样的模拟应运而生,以最好的手段和方法达到最理想最简便的效果。这时候,考试从手段地位上升到目的地位,各种竞争只是围绕应试能力大做文章,褒义地说是千方百计群策群力,贬义地说是不择手段,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三个纬度目标只实现了第一个纬度,第二三个纬度便闲置一旁,形同虚设。   教育质量如何衡量,应该有更多的参数。从应试渠道上说,一种是重视过程与方法,狠抓教科研,效率优先,享受学习;另一种是重视结果,教师不注重自身提高,打疲劳战消耗战,忽视生理规律,挑战生理极限,拼命榨取分数。再从第三纬度学习习惯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上,也就是从人的情商开发上,我们必须赋予学生以学习的动力,从“道”的层面让学生体验与感悟学习的真正意义,从而使学生在确立学习支点的同时,确立人生的支点,只有将学习上升到意义的高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