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器物制通识)青铜器5.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铙náo ?商周时期的青铜乐器.以大、中、小不同三个或者五个组成一组。特大的铙使用时需插在铙座上。形似铃而稍大,横阔竖短或横竖相当,上部为直口或稍凹的弧形口,体内中空,底部正中有管状短柄,可安插木把。器表多饰兽面纹。也有的在铙体边缘或内部刻画虎、象、鱼等动物形象。主要是用于是战争中退军时敲击,用声音指示停止攻击。另外是在祭祀和宴乐的时候,配合其他乐器打击奏出节拍。使用时口部朝上,一手执柄,铙口朝上,另一手执棒敲击。 钲zhēng 击奏体鸣乐器。钲是古代行军的乐器,也称“丁宁”,形似钟,有长柄,使用时口朝上,以槌敲击,盛行于春秋时期南方诸国。从文物考古可以看到,钲在汉、魏、晋时期的行军仪仗中仍很流行。钲的形体似铙,较铙狭长,而比铙高大和厚重,考古界俗称为大铙。钲为军中发布信号、约束步伐之用。 钟 古代祭祀或宴飨时用的乐器。古属八音之一金类。最初的钟大约是由商代的铙发展而来的。现在所见最古的钟是西周时代的。 钟的形制有两种,一种是带高的筒形纽,钟的下口两边突出如月牙形;另一种上端的纽是扁的,有的纽作伏兽形,钟下口是平的。一般钟的花纹两边相同,每边大率有六排(每排三个)共十八个突出的乳。乳的形状有突出如柱的,有突出作螺旋形的。有“乳”的点缀,是钟区别于钲、铙、铎、铃等的特点。钟有特钟和编钟之别,特别人的钟叫特钟,能单独的悬在架上。成组依大小次序悬在一个架上的是编钟,大小和它的高低音有关系,有的十六个为一组。现存的钟有西周初期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国较盛行。钟用木槌敲击演奏,考古发现的编钟,有槌同时出土。 曾侯乙编钟 战国早期 镈bó 镈是一种形制接近于钟的乐器,不像钟口呈弧状,为平口。器身横截面为椭圆形。 錞(chun)于 是我国古代打击乐器,始于春秋,盛行战汉,西南地区较多发现,为巴文化特征的乐器,此件椭圆盘首,肩部突出,腹部向下收缩,作随圆柱形,内部中空,其上部钮作虎形,仰头张嘴,栩栩如生,不怒而威,四周饰兽形纹。 战国 青铜錞于 春秋 素面錞于 鼓 打击乐器。流行于商至汉代。常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进退和宴会、祭祀的乐舞。中原地区出土的铜鼓很少。鼓身两侧蒙罩革制鼓面,周缘有钉鼓面的钉纹,下部有四足。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大量出土铜鼓。这些铜鼓整体用铜制作,鼓面雕铸有精美的花纹,有的鼓面上铸出青蛙、马等立体形象。纹饰有几何形和人与动物的写生图像。鼓身中空,两侧有环阵耳,腰部略细,无底。演奏时一般直接放在地上,也有悬挂在鼓架上的。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