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ch6BB_.pdf

  1. 1、本文档共1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Part B:总线技术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2 内容 考虑到与实验课的时间衔 6B-1 总线的概念 接,此部分内容将在本课 程第十二章之后介绍 6B-2 总线原理 6B-3 微机系统中的内总线标准 一、从PC/XT机的IO Channel 到EISA 二、局部总线:从VISA到PCI-Express 三、AGP 以及总线的新发展 6B-4 几种常用的外总线标准 一、通用串行总线USB 二、IEEE1394总线简介 三、IDE和EIDE简介 四、SCSI总线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3 6B-1 总线的概念 一、总线和总线的产生 总线是计算机系统中传输数字信息的通信信道, 相当于人体中的“中枢神经”。 从物理上看,总线由一些电导体的互连组成,其 具体实现形式随相互通信的设备的种类和距离而 异,可以是印刷线、印刷电路板边缘连接器、多 路电缆等。 总线通信的规则,或称“协议”,是决定微计算机 系统结构的基本因素之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4 系统早期的互联方式——分散连接 内部连线十分复杂,布线困难 扩展性差 ☺效率高 存储器 输入设备 运算器 输出设备 控制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5 现代的系统互联方式——总线连接 ☺优点:简洁,协调扩展性好 缺点:有共享竞争问题 1970年DEC公司PDP-11小型计算机首次采用总线技术— —UniBUS(单总线)。 1976年MITS公司在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Altair采 用了由业余爱好者定义的总线S100。 主机 processor memory I/O Interface I/O Interface (adapter ) (adapter ) I/O device I/O device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