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古名局,淮海战役前陈毅为何被调离华野?博客:xnz - [查看博客原文] - 时间:2008-11-02 17:50- 看到佛门孤血兄对此事的分析,本人很赞同他的分析。陈总大战前去中野,就是为了让华野 中野两路大军能够更好的配合,经略中原,在江北打大仗。这是中央在听取了502的‘暂不带3个纵队过江’的意见后,做出的决定。因为当时的背景是,中央决定让东野急下锦州, 101不应;中央让华野带3个纵队过江,502不应。一时间,弄得中央很恼火,大有诸侯尾大不掉之论。因此,陈总和502急赴西柏坡主动陈述战役构想,取得和中央的沟通和谅解。由此有了淮海战役的产生。 根据当时情况分析,502的想法是成熟正确的,并且事实上,中央总是偏爱让一支部队跑到‘党国’核心部位捣乱的决策已不符合大兵团决战和当时的军事政治形势的要求了。因为这个时候的情况已不同于中野的大别山之行了。当初,刘邓将兵强马壮的晋冀鲁豫解放放军(即中野)来个千里跃进大别山, 是以自身的极大的消耗,换来了中央昆仑纵队在陕北的脱险的机会,陈谢兵团在鲁豫陕从容转进,并给当时形势很不利处于分散状态华野以战略转机。这个行动是不得已的。而淮海前的状况则实在没必要将502的叶王陶三支虎贲之旅拿去做这等消耗了。因为淮海是要双方拉开了要‘梭哈’了,筹码岂可轻动?因此,502 提议在江北打大仗,并最终说服了中央。可是,改变了中央的部署,总要有个交待。502同时也不得不向中央保证在4到8个月的时间内把蒋在徐州的防御体系打烂。这是个军令状。502的一些回忆中,表明了自己的心态。在向中央阐述之前,很紧张,因为担心中央不批准他的计划;中央批准之后,还很紧张,担心完不成军令状。好在中央非常了解当时的战局,知道以502自身的家底,恐怕很难完成这样的战略构想。因此,中央决定让中野和华野两支大军协同作战。华野为主,中野为辅。想想看,当时中央都还是以‘小淮海’为目标的,根本就没料到502 最后弄出了个60对80的‘大淮海’!这就是‘将知兵’啊, 中央可没有因为502的构想很美好,就完全放手,忽略了实际问题,将所有担子压给502 一人。对比蒋先生被部下一段高论就弄晕,高下立见。可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华野和中野如何协调作战?中野那可是正经的老字号,不消说刘邓,就是帐下大将,杨勇,陈锡联,陈再道的资历也非华野大多数将领可比。华野是解放战争中的后起之秀,可论起来,一直是以偏师的形象存在。新四本就是老八路眼中的小兄弟,502的本钱部队还是在陈总在皖南事变之后新四重组后才展露头脚的。这等资历的新部队加上502这样谦恭有嘉,资历不足的带头大哥,怎么说,中央也很难大张旗鼓的让502全盘指挥。因此,中央的决策真的是很高明,将陈总调离华野来中野,成立所谓的中原局,这样,以陈总的资历,和这样一个身份,加上和刘邓熟稔的老乡关系,在中野说的话是有分量的;以老首长的身份和陈不离粟的关系,华野中也不会有刺头。‘战役指挥交粟负责’这可是中央很早就明确的了。这样一安排,502可以放手军事指挥,人事后勤协调,陈总负责,关系理顺了,这仗才有的打。插曲是,中央本意直接提502为华野的no.1。但502的谦让将陈总名义上留在了华野。(题外话,也正因此,陈总多了一个授予元帅的砝码,而502最终与元帅失之交臂。)济南战役后,502建议中央打‘大淮海’,为了协调战役指挥,电告中央请‘刘陈邓统一指挥’。这个电报事实上是想让中野完全纳入‘大淮海’的战略决策中来。名义上,‘刘陈邓统一指挥’,但是,中野大别山一趟,已经瘦的不行了,战役构想由华野502提出,战役核心部分要由华野主力来完成,刘陈邓岂能指挥得了?这就是,传言中野曾对此不满的起因。站在中野的立场上,的确,本身实在缺乏打硬仗的条件和士气。豫东战役,中野的几个纵队表现并不理想。谁不想喘口气?因此,一个重量级的 调解人是十分必需的。放眼当时的中原,舍陈总何人堪当此任?此外,传言中野的一号二号首长因对大别山一行的得失看法不同,二人中也需要调解人,因此陈总调离华野来中野是必然的。 另外,在谈谈陈在华野中的分量问题。陈在淮海之前这个敏感时刻,被调离华野,这个事件,曾让很多热血的粟迷作为陈粟关系不和,陈妨碍502指挥最终被调离的一个证据。我则深不以为然。脱离当时历史背景的推测最终都是站不住脚的。如果说,中央调离陈总,是为了让502放手指挥的话,显然都是忽略了,黄桥,孟良崮这些惊险的战役中,陈和502是如何珠联璧合的了。少林寺的将军可以摔502的电话,但战役胜利后总结时,陈替502发火出头的时候,此将军可是没敢露面的。还有,孟良崮战役命令下达后,山东解放军(华野一部)有人讨价还价的时候,陈总不都挺身而出?502有时候涵养太好,一开始真的镇不住那些八路系统出来的。此粟不离陈。 陈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