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鸡采精量和受精率的方差组分估计.pdfVIP

“三黄”鸡采精量和受精率的方差组分估计.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黄”鸡采精量和受精率的方差组分估计

遗传 HEREDITAS(Beijing)18(i)-13-35194( 三“黄”鸡采精量和受精率的方差组分估计 吴晓林 柳小春 施启顺 沈 乃 民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长沙410128)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杭州 310016) 摘 要 用4种方法(Henderson方祛 I,MIVQUE,ML,REML)估计了两个 “三黄”慢羽系的公鸡米 精量和种蛋受精率的方差组分,并计算了它们与产蛋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结果表明,采精量为中等到高 遗传力性状矿(二0.29-0.39);受精率的遗传方差在品系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L系受精率性状的遗传 力低,而I系受精率为中等到高遗传力性状.采精量和受精率与开产日龄、43周龄蛋重以及64周龄产 蛋量间遗传相关不显著。此外,还对4种方差组分估计方法和两种数值转换方法的实际效果作了比较. 关健词 长羽速度,方差组分,产蛋性能,采精量,受精率 EstimationofVarianceComponentsforSemenEjaculateVolume andEggFertilityinLate-featheringYellowChickens WuXiaolin LiuXiaochun ShiQishun (FacultyofAnimalScienceandTechnology,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410128) ShenNaimin (HangzhouInstituteofAgriculture,Hangzhou310016 公鸡繁范性能遗传分析的报道为数不多,而且结论也不尽一致.对于鸡产蛋性能的提高,目前选择的方法是 很繁冗的,公鸡一般要依据其同胞全(同胞或半同胞)姐妹的产蛋性能进行择优去劣。如果我们能够对公鸡找出可 以直接度量且又与母鸡产蛋量有明显遗传相关的性状,那么就可以简化对公鸡的选择,做到快选和旱选公鸡,降低 育种成本.为此目的,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产精量可以作为产蛋量的辅助选择性状,因为产精和产蛋在生理控制上 是相似的川’.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采精量和受精率遗传方差及其与产蛋量间遗传相关的估计,探讨依据采精量或 受精量进行产蛋量选择的可行性. I材 料 和 方 法 试验鸡取白湖南省某试验鸡场慢羽 三‘黄”鸡工系和L系的育种群.其中I系为蛋用母系,L,系为肉用母系. 采用按摩法采精,每次都采精完全并记录每只公鸡每次采精量。连续输精7天。从输精5天起集蛋3天,然后分 组同批上孵.于孵化第5天照蛋检出无精蛋,计算种蛋的受精率。L系雏鸡出壳后上翅号,混养至22周龄,23周 龄后入单笼词养,记录开产日龄、43周龄蛋重和64周龄产蛋量. 采用Henderson方法工、最小方差二次无偏估计M(IVQUE),最大似然拈计M(L)和约束的最大似然估计 (REML)4种方法对公鸡采精量和种蛋受精率含(对数转换数据和反正弦转换数据)的遗传方差进行估计,统计模型 为:Y。一。十S.+e 其中,Y为观测值,。为群体均值,S为父本公鸡的随机效应一0((,1心),。为随机环境离 差。并通过亲了回归模型计算了两性状与4-鸡产蛋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 34 遗 传 HEREDITAS(Beijing)1996 18卷 2结 果 与 分 析 线性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系中采精量的模型效应均显著大于零(P0.05);但受精率的模型效应在 两个品系之间有差异,其中,L系受精率的模型效应不显著(P(0.05),而I系受精率的模型效应显著(P(0.05). 由表1可见,采精量的父本间方差Var(s)和环境方差Var(e)以及由此计算所得的方差比值犷在两个品系之 间和4种估计方法之间比较一致 (L(系采精量的遗传力估值为0.3383-0.3904;1系等于0.2863-一。.3515).受精 率的环境方差在同一品系内比较稳定,在品系之间差异也不大(L(系为0.0146-0.0153;1系为0.0131-0.0137). 但是,受精率的父本公鸡间方差估值在品系间差异很大(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