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应用化学01.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等应用化学01

高等应用化学 Advanced Applying Chemistry For Ph. Student in GDUT 关注复杂和特殊结构无机物的高难度合成 [团簇、层状化合物及其特定的多型体(polytypes)、各类层间的嵌插(intercalation)结构及多维结构的无机物]。 研究特殊聚集态的合成(超微粒、纳米态、微乳与胶束、无机膜、非晶态、玻璃态、陶瓷、单晶、晶须、微孔晶体等)。 极端条件下(超高压、超高温、超高真空、超低温、强磁场、电场、激光、等离子体等),可能得到多种多样的的新化合物、新物相和新物态(在高真空、无重力宇宙空间,可能会合成出没有位错的高纯度晶体。 总之现代无机合成在21世纪会有所突破。 ?????????????? ??? 2.配位化学 ???? 1893年, A.Werner创立了配位学说,是化学历史中的重要里程碑(打破了共价理论和价饱和观念的局限;建立分子间新型相互作用,展现出新领域)。 在Werner之后?研究配合物形成和它们参与的反应? 研究配位结合和配合物结构的本质 ? 配位化学 成为无机化学研究中一个主要方向 ? 成为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固体物理和环境科学相互渗透、交叉的新兴学科。 ??? 配合物的类型迅速增加: 简单配合物和螯合物 ? 多核配合物、聚合配合物、大环配合物; 单一配体配合物 ? 混合配体配合物, 研究配合物分子 ? 研究由多个配合物分子构筑成的配合物聚集体。 在20世纪中叶: Irving,Williams,Perrin? 溶液配位化学 ? Sillen和Stumm 由溶液配位化学研究 ? 水化学、环境配位化学 ? Perrin,Williams建立多金属多配体计算机模型。 另外,对配位结构的微观研究产生了配位场理论,丰富了量子化学理论,扩大了结构化学领域。 60年代起, 配位化学 +生命科学 ? 生物无机化学产生的基础。 陆续发现配合物的良好催化作用, 在有机合成、高分子合成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配位化学另一发展领域:特殊功能(如光、电、磁、超导、信息存储等)配合物的研究。 ??????????????? ??? 3.原子簇化学 ?????????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的发现,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化学分支学科——金属原子簇化学。 20世纪70年代后, 由于化学模拟生物固氮、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的催化功能、生物金属原子簇、超导及新型材料等方面的研究需要,促使金属原子簇化学快速发展。 建立了一些合成方法,并且用结构化学和谱学等实验手段了解了一些金属簇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联。 在此基础上探求成簇机理,从理论上研究其成键能力和结构规律。???????? 目前已有多种学说: Lipscomb 硼烷三中心键模型 Sidgwick等 有效原子数(EAN)规则 Wade 多面体骨架成键电子对理论 Cotton 金属-金属多重键理论 Lauher 金属原子簇 簇价轨道(CVMO) Mingos 多面体簇骼电子对理论 张文卿 金属原子簇拓扑电子计算理论 唐敖庆 成键与非键轨道数的(9n—L)规则 卢嘉锡 类立方烷结构规则 徐光宪 n×cp结构和成键规则 张乾二 多面体分子轨道理论 以上理论,从不同角度论述了金属原子簇的内在结构规律。但这些规律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这一领域内,仅1976年W.N.Lipscomb因其有机硼化合物结构研究而获诺贝尔化学奖;挑战和机遇并存,有待化学家们继续去努力和解决。 ?? 4.超导材料? 1911年,H.K.Onnes发现超导现象: 当汞冷却到4 K时,其电阻突然消失。这种超导现象提供了十分诱惑的工业前景,但4K的低温让人们失去了应用的信心。 1986年,IBM公司瑞士苏黎世研究实验室的J.G.Bednorz和K.A.Mueller报道了一种Cu、O、Ba和La组成的陶瓷材料(完全与过去已知超导体不同的新型材料),在 30 K下,具有超导性能 ?引发了当时的超导热。 而后,休斯顿大学的朱经武等, 研制成功一种氧化物YBa2Cu3O7,其转变温度在90 K,进入了液氮温度区(氮在77K变为液体,所以可用液氮作为致冷剂使材料呈现超导性能)。 1988年,又研制出了转变温度为125 K的新型超导材料T12Ca2Ba2Cu3O10。 至今,与室温超导材料的前景尚有很大距离,21世纪能否在室温超导材料上有重大突破?这是对化学家和物理学家提出的挑战! ? 关键:这些混合氧化物的超导机理至今尚未被认识和理解。 混合氧化物的超导性一直是物理学家研究的课题,其现在所得到的一些认识和规律没有充分注意到化学结构基础。 ---不能解释混合氧化物超导体为什么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