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环境刑事案件之形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环境刑事案件之形成

第二章 環境刑事案件之形成 第二章 環境刑事案件之形成 第一節 環境基本權之保障 工業發展之進步,雖然帶來人類生活相當的福祉與舒適,但亦 伴隨著諸多重大之工業污染,造成地球環境日益惡化,使得「環境 保護」成為二十世紀後半葉以來人類面臨之最嚴峻問題。環境保護 成為世界性運動,各國莫不制定各種防止公害與維護環境之法規, 並設置專責之行政機關以推行環境保護,而民間以倡導或監督環保 10 為宗旨之團體,也紛紛成立,並對憲法及基本權之概念產生影響 。 國際上,除有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發起之各項環境保護宣言外,各國 亦不得不正視環境保護之重要性,並以憲法明文訂定國家保護環境 之任務,而人民之環境基本權亦多為現今學理所探討與肯認。 環境問題之處理具有多面向,為了實現環境保護之目的,立法 者在法制上,將環境保護案件分別以民事法、行政法與刑事法規 範,以遏止環保違犯。環境民事案件著重侵權行為之回復原狀或損 害賠償;環境行政案件著重污染之防制與公害輕微案件之處罰;環 境刑事案件則對於公害污染重大、有重大污染之虞或拒不遵從行政 處分而持續污染等案件之刑罰。各種環境案件之處置,均為憲法保 障人民環境基本權之落實。 此外,學理上尚有所謂「環境憲法」之概念,其係指在憲法位 階之規範上具有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目的相關之整體規範,並將憲 法之前言、基本權利條款、基本國策、憲法增修條文,以及其他作 為憲法基本價值具體化之重要原則,如法治國原則、社會國原則等 均含括在內11 。由於我國憲法增修條文雖已將環境保護入憲,其具 體規定為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第二項: 「經濟及科學技術發展,應 與環境及生態保護兼籌並顧」,然仍非以環境生態之優先保護加以 12 規範,故多數學者主張應將「環境權」列為我國憲法之基本權 。 10 參照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自版,第 3版,2004年 6月,第307頁。 11 參 Vgl.Hoppe/Beckmmn,Umweltrecht,s.4,Rn.3. 轉引自高樹人,環境權與環境立法之反思, 法令月刊第 56卷第 12期,2005年 12月,第 27頁註一。 12 表示贊成環境權入憲者為:吳庚,前揭註 10,憲法的解釋與適用,第 307 頁;徐瑞霞,環境 7 論環境刑事案件之行政調查與刑事偵查 其中,有學者認為環境權性質上屬於「複合權」,並為基本國策中 涉及憲法未列舉之基本權利之一,其包含憲法第十五條生存權與財 產權之保障,並與公共福祉有關,故得以憲法第二十二條為媒介, 將列舉之生存權、財產權及具基本國策性質之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 13 第二項結合,成為我國憲法保障環境權基本權之依據 。 本節中首先說明環境權之概念,其次了解各國保障環境權之架 構,再進一步闡述環境權在我國之發展,最後論述本文對於我國現 行憲法保障環境權所遇困境之觀察,以及環境權應予入憲之主張。 第一項 環境權之概念 第一款 環境與環境問題 壹、環境之定義、功能與性質 依我國環境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規定: 「環境,係指影響人類 生存與發展之各種天然資源及經過人為影響之自然因素總稱,包括 陽光、空氣、水、土壤、陸地、礦產、

文档评论(0)

yanpi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