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从地方立法权论地方府会关系
第三章 從地方立法權論地方府會關
係
地方自治團體具有獨立於國家之外的法人格,故若其欲推動地方自治
團體內的公共事務時,也必須具有各種地方自治權能才能方便行事,例如
地方自治行政權、自治組織、人事權、自治財政權與自治立法權等,其中
1
最重要者則非地方自治立法權莫屬 。在憲法本文第十章「中央與地方之權
限」中,將中央與地方之立法權與執行權分別列舉(第一百零七條至第一
百一十條 ),並以國父孫中山先生所倡之「均權理論」作為剩餘權分配之
方式,由此可知,地方自治立法權乃為憲法所明文保障。然而,憲法上規
定僅為一種總則性、概括性之規定而已,仍有許多不夠明確或甚至窒礙難
行之處,為求落實地方自治 ,「地方制度法」乃應運而生。「地方制度法」
中賦予了地方自治團體立法的權能,且與以往自治綱要及省縣自治法、直
轄市自治法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於第三章第三節中特設了「自治法規」
一節,對於自治法規的類別、法制定位、生效要件及監督方式等等,作出
詳細規定,以便地方行政機關與地方立法機關能有所遵循,此為我國地方
自治立法權在法制化上之一大進展。
學者高永光指出,有關人民之權利義務的限制,法律學者似認為應屬
於「國會保留」部分,而非地方立法機關之「議會保留」。然而,無論這
是「國會保留」或「議會保留 」,既然已經授與地方立法機關立法權,不
容懷疑地,未來的發展趨勢應已朝向「議會保留」的方向發展,地方立法
機關於此之立法地位,應也已朝向「議會保留」的方向發展,可見地方立
1 學者黃錦堂曾指出,地方立法權之本質為一種「形成權 」,為地方居民直接或間接經由代議機
關而為政治意志之展現。其次,地方立法權係由地方自主決定,係地方自治制度保障說之必然而
且最重要、最直接之層次。地方自治因為有地方立法權始為完整,地方立法權是地方自治的同位
語。詳見黃錦堂,地方制度法基本問題之研究 ,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八十九年八月,
頁一六四。
法機關就此之立法地位,已告相當明確。尤其,地方制度法第二十六條第
二項已賦與地方立法機關訂定「罰鍰」或「其他種類之行政罰」的權限。
當然,地方立法權不限於地方立法機關,也包含地方行政機關依中央
法令訂定的委辦規則。尤其,地方制度法第二十九條承認地方行政機關有
其「法定職權」,此亦係對地方行政機關依其職權而固有之行政立法權的
一種接受。當然,最廣義的地方立法尚包含地方制度法第三十一條自律規
2
則的訂定 。
由上所述,可見從地方制度法對於地方立法的相關規定,似已改寫了
我國地方政治中,中央與地方行政機關及地方立法機關過去單純地集權式
的、單一體制的關係。由於中央與地方,以及地方行政機關及地方立法機
關彼此之間,兼有權力的垂直分工及水平分工,我國地方政府的事權研
究,似乎也面臨理論重構的挑戰。3
第一節 地方立法機關制定自治法規的水平界限
壹、 法定的議會保留事項
一、地方制度法上規定的情形
(一)組織法定主義:依地方制度法第二十八條第三款、第六十二條之規
定,包括地方行政機關、地方立法機關,及所屬事業
機構。
地方制度法第二十八條中規定了在自治事項當中,那些事項是必須制
定自治條例加以規範者,地方制度法第二十八條規定:
2蔡茂寅,地方自治之理論與地方制度法 ,台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九十二年二月,頁一
五五。
3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中央與地方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九十一年二月,頁三
二。
「下列事項以自治條例定之:
一 法律或自治條例規定應經地方立法機關議決者。
二 創設、剝奪或限制地方自治團體居民之權利義務者。
三 關於地方自治團體及所營事業機構之組織者。
四 其他重要事項,經地方立法機關議決應以自治條例定之者。」
只要是第二十八條所規定的四個事項,就必須以自治條例的方式加以
4
規範,學者張正修將此四事項稱之為 「自治條例專屬事項」 。
其中,關於地方自治團體及所營事業機構之組織者,以自治條例定
之,學者陳朝建指出,係指極度重要的地方自治團體之組織及其所營事業
機構之組織,須以自治條例定之,如直轄市或縣市政府之組織規程,或如
依照地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