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法文件2-中国名医推荐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技术推广项目】
中国经筋理论创始人薛立功教授——
经筋疗法与特种针法临床应用研修班
各级有关医疗机构及从业医师:
为了推广普及针灸特色疗法,总结特种针法的临床应用,加强全国各地区中医医疗单位及其医师、健康养生从业人员的交流与合作,由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培训部(国家卫计委主管)主办的“经筋疗法和特种针法临床应用研修班”,将于2015年11月16日—22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办。
经筋理论来源于《内经》,与经脉理论并列成篇。是经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历史原因,经筋一直未明确定义。2001年2月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薛立功教授在《经筋理论与临床疼痛诊疗学》中首次明确提出:经筋即是古医家运用当时的医学语汇,对人体十二条运动力线分布的肌肉、韧带及其附属组织分布规律的总结。综合考量分析,中华传统医学的这一绝世瑰宝,与现代医学疼痛学所述的软组织病因理论如软组织外科、针刀理论及国外激痛点理论,有着惊人的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经筋学就是中华传统医学的“解剖学”,是中华传统医学的明珠。
经筋理论与长圆针疗法是以中医经筋学为纲、西医解剖学为干,清晰的诊断、定位使人一目了然,对疾病的发生规律、传变规律的认识更加清晰明了。与其它疗法相比,操作更简单、治疗更安全、效果更可靠。正如学员所说:“通过经筋理论的学习,对许多疾病的困惑茅塞顿开!”,“学习经筋疗法可以达到临床见效快、远期疗效好、患者口碑赞、经济效益高的效果。”
经筋疗法是由中国针灸学会经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薛立功教授所创立的中医创新理论和疗法,经多家医院联合应用,数百位已经培训学员的临床实践证明:它对于顽固性疼痛、筋性内脏病有着极其显著的疗效!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培训对象】
各医院相关科室主任、针灸科、中医科、骨伤科、理疗科、疼痛科、皮外科、康复科从事推拿、软组织损伤、针刀等科室医师,以及针灸按摩机构负责人、理疗师、保健有关人员等。
【课程内容】
1.经筋理论的形成及经筋总论;
2.经筋系统对顽固性疼痛疾病的诊疗原理;
3.如何运用经筋理论对相关疾病进行辨证论治、精确定位方法;
4.十二经筋循行分布规律和筋结点与结筋病灶点;
5.掌握长圆针疗法对如下疾病的具体操作方法: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肱骨内外上髁炎、半月板损伤、跟痛症、坐骨神经痛、椎管狭窄、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狭窄性腱鞘炎,以及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结肠炎、慢性前列腺炎、习惯性便秘、痛风、前列腺炎、痛经、闭经、盆腔炎、月经不调、乳腺小叶增生症、面肌痉挛、面瘫等数十种疾病。
【授课老师】
薛立功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经筋研究室主任,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经筋理论与长圆针疗法创始人。
1969年大学毕业后,从事十年骨外科、普外科中西医结合工作。在从医40余年的临床实践和科研活动中,他整理、研究并归纳了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经筋”理论,系统总结出200余个“结筋病灶点从而为经筋辨证论治开拓了思路。《新编针灸学大辞典》参加学员可申报010 4000—359—389(传真)
联系人:龙可短信报名及咨询)
QQ在线:907554038
网 址: 中国医学会议培训网
微信公众平台:中国医学会议培训网
二〇一五年九月
……………………………………………(此表可复印复制)……………………………………………
经筋疗法与特种针法临床应用研修班报名表
姓 名 性别 民族 职务/职称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区号 办 传真 手机 E-mail QQ号码 同行人员 2. 3. 4. 申请证书(自 愿)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康复理疗师 □ 针灸科医师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康复理疗师 □ 中医健康调理师 □ (回复传真:4000-359-389 或E-mail:zyyxhzd@163.com,网上报名:)
经筋理论与长圆针疗法简介
经筋学说来源于《灵枢经》,与经络学说并列成篇,隋·杨上善所著《黄帝内经太素》,已把经筋与经脉分立卷宗,指出经筋与经脉各有其解剖实体与规律,它们有着质的区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水闸横剖面图识读水利工程图识读与绘制.pptx VIP
-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20S515 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pdf VIP
- 救援技术毕业论文题目(647个).doc VIP
- l临床医生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VIP
-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 VIP
- 12J7-3-内装修吊顶标准规范(OCR).pdf VIP
-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精品课件.ppt VIP
-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课件.ppt VIP
- 基于AI技术的增强型汽车动力电池预测方法及系统.pdf VIP
- (2025秋新版)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0课《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 教学设计.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