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为何放弃人物画?被一句“丑化劳动人民”打闷.doc

李可染为何放弃人物画?被一句“丑化劳动人民”打闷.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可染为何放弃人物画?被一句“丑化劳动人民”打闷

李可染为何放弃人物画?被一句“丑化劳动人民”打闷 父亲去世二十五年后,李庚才看到曾经在父亲创作生涯中留下重要位置的速写稿。位于北京大兴区的李可染画院,有着父亲李可染曾经想要积极融入新社会的写照。今日的大兴区早已经成为地价高达数万元的城市,但在六十五年前,李可染曾经和当时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一起到小红门、龙爪树村等参加新中国土改,并有绘画写生、纪实、记事,先后绘制了21幅宣传画,之后才有了我们知道的《新分黄牛牵到家》等重要作品。 “在西红门镇,父亲李可染和蒋兆和等先生进行了建国第一次文化突破的创作,这批手稿就是其中重要的记录。”李庚在谈及到父亲这批手稿的面世时表示,很欣慰能够在母亲邹佩珠在世前在看到这批作品。李可染的一生处于社会动态和变革之中,在20世纪初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他的艺术发展始终伴随时代进程的节奏,不断调整以适应时代和艺术发展的需要。只是在李可染艺术创作的长河中,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山水大师的高峰,但是当我们把李可染的艺术创作从头来看,重新去梳理李可染的创作生涯,《韶山》、《万山红遍》等只是他的山水画中的重要代表作,未曾面世的《白毛女》剧情速写稿等则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李可染,尤其是一个曾经想要走人物创作路线的李可染。 正在李可染画院展出的“千难一易——李可染速写作品展”,150余幅从未完整面世的遗存画稿,展示了李可染在写真、临摹、速写、水彩等西方绘画技艺方面鲜为人知的扎实功力,也让人重新认识这样一位山水大师身份之外的艺术家。 开启遗存画稿后的李可染艺术之路 “这批第一次面世的李可染手稿,从时间段来看,这批画稿的创作时间从建国初到文革前,最早的距今已六七十年,稿纸都已泛黄,个别还有残损。主要是人物、动物和山水,其中尤以人物最为丰富。”李可染画院研究员张忠义告诉记者这批速写稿基本状况。 其中包括黑白与彩色素描人像10幅左右;《白毛女》剧情速写34幅;土改速写8幅;欢迎解放军、抓农业生产、搞建设素描稿25幅;工农劳模游北海大会全稿21幅、鼓足干劲画稿2幅、娄山关局部画稿6幅以及其他素描和水彩画等共计150余幅。 展览现场最让笔者震撼的还是一组《白毛女》剧情速写稿,根据画稿上的文字记载可知,李可染是在戏剧演出期间,在剧场熄灯的情况下默写而成的,其难度可想而知。 其实早在李可染童年时就酷爱戏曲人物的绘画,后来16岁的李可染考入到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师范科,学习图画和手工,也正是在上海期间,才得以看到吴昌硕等人的真迹,后受到康有为关于唐宋绘画的启发,更加集中精力在传统中国画的创作中,并且在毕业创作中以其王石谷派细笔山水中堂获得第一名,并且得到当时校长刘海粟的题跋。 这样的一条中国传统唐宋绘画的学习创作之路,以传统中国画来看是极为正统的学习,一直到1929年,李可染考上当时的杭州国立艺专艺术研究部研究生,好巧不巧的是,他的老师就是当时深受西画影响的林风眠,以及林风眠从法国青睐的油画家克罗多,这一时期的李可染的绘画学习以素描和油画为主,同时自修国画。后来由于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李可染被迫离开学校回到家乡徐州,并且于1932年在徐州举办了个人的第一次画展,当时还是以油画创作的作品为主。此后的数十年时间中,李可染创作了大量抗日战争的宣传画,和同时期的有志青年一起,进行了很多爱国宣传活动,而再次正统的创作中国画则是开始于1942年。 1946年李可染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就是在北京拜齐白石为师,成就一代大家。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李可染已经成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山水画)副教授,并且积极投身于当时的大建设中去,这才有了今天首次完整展出的这一时期的速写手稿。 李可染素描手稿《鼓足干劲》 “这批手稿中,现在已经知道的画稿成品被美术机构收藏或者正式出版过的有5件,分别是《新分黄牛牵到家》收藏在中国美术馆、《工农劳模游北海大会》、《韶山》、《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和《娄山关》。其中《韶山》更是在后来的拍卖中以1.24亿元成交。”张忠义对记者说道。同时这批画稿中也有李可染稍晚时期的风景山水的写生画稿,从这些画稿中能够窥探到他日后在每一幅山水画创作中所付出的努力,《娄山关》局部的写生稿。“可以看到李可染从铅笔画稿到色彩稿的演变过程,这些风景山水的写生稿都是根据他的爱好、兴趣和感受,选择自己最想画的那部分景色进行分部创作的”。 虽然李可染这一时期尝试进行人物画的创作,但是并未放弃山水画的创作,1954年李可染与张仃等人一起到浙江、安徽等地区写生,从此就开启了李可染中国画创作勤奋的一生。 “但是我还是很惊喜于这些手稿的发现,不仅让我们触碰到了60年前新中国土地上历史性的一幕,而且也让我们触碰到了李可染在那样一个新旧交替时期的心路历程。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当时李可染想走另外一条艺术道路,但是这条艺术道路我们从今天李可染以后的艺术实践看,他并没有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