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恩恩相报传孝道.doc
恩恩相报传孝道
本文要讲述的故事很普通,但很温暖。这是湖北宜昌妇联,经过层层筛选,通过实地考察和民意调查,选送的“宜昌最美家庭”,并获得了全国“最美家庭”称号,文章的主人公之一――罗必炎代表全家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全国妇联领导的表彰。来看看这个“勤俭节约、孝亲之美”家庭的故事,在品味这个普通邻家幸福的同时,感受爱的点滴。
三个上门女婿支撑杨家
这是一个特殊家庭,一家三代都是上门女婿,他们个个勤俭节约、孝亲之美,因此获得了“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这个杨姓农村家庭在湖北省远安县旧县镇鹿苑村。已过世的爷爷是第一代上门女婿,??爷和奶奶的女婿罗必炎是第二代上门女婿,罗必炎的女婿王永东,便是这个家庭的第三代上门女婿。听起来似乎有点复杂,更让常人难以理解的是,爷爷奶奶和女儿女婿没有血缘关系,却相扶相撑,相敬如宾。在这个有着优良传承的家庭里,第三代上门女婿同样很有孝心和爱心。如今这个家庭,四代同堂,其乐融融。这更是一个劳动者的家庭,每个人都有一双勤劳的手,忙忙碌碌,衣食无忧,邻里周边的人交口称赞。
三代女婿皆勤劳
在杨家,奶奶杨绍会一生没有下过田。农活基本上是杨绍淑一个人包了,耕田、栽秧、薅草,甚至弄菜园子,杨绍淑都是远近闻名的一把好手。他不仅田种得好,而且很节俭,很和善,从没有跟家人红过脸、跟外人扛过架。
继承了杨绍淑技能和好品质的罗必炎,从一个农民,当上村会计、队长,最后成为一名教师。当上队长后,采用新技术,也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了亩产量,上缴国家后,结果人均剩余达到550斤,在分粮分钱时,一位村民跪在他面前,流着眼泪说:“我们家人多口阔,感谢你帮助我们篼到了命。”正因为村干部当得出色,罗必炎连续三年被评为县劳动模范。
王永东开了个手工炒茶厂,每年出新茶的时候,往往整夜不睡觉。茶叶一忙完,又要收油菜,收麦子。麦子、油菜一收完,就要开着拖拉机到处耕田。他还承包了县医院、中医院送陪护床的生意,每天都要往两家医院跑。但这些活都是王永东一个人撑下了,除开小孩让罗必炎夫妻帮助带外,农活和生意上的活很少让他们操心。
孝顺,就是把岳父岳母当爹妈
20世纪80年代修的老房子虽然有些旧了,却收拾得干干净净,堂屋里贴着一幅《家和万事兴》的贴画,奶奶坐在板凳上,慢条斯理地摘着菜叶子,小孙子绕着奶奶玩自己的游戏,一会儿却又跑开了。
“农村有一句话,叫作‘上门做女婿,两头受夹板气’。我不这么想。你把丈母娘当娘看,岳母就会器重你。你男子汉顶天立地,把这个家当自己的家治,那事情就好办。”罗必炎说。
有一年,罗必炎和岳父去帮人家干活,主人家招待的鸡蛋糕,在那个年代就是农村用来招待客人最好的东西了。他舍不得吃,都夹给了岳父。
2007年冬天,罗必炎的岳父突然病了,一连几天解不了大便。罗必炎将肥皂削尖了插进肛门里去引,后来又跑到卫生室买了药,再用手指头一点点地掏,这才让老人通了便。
“你也晓得呀,照顾老人,尤其生病的,说句实话是不简单的。”罗必炎的妻子杨先翠说,“这个家里老奶奶最喜欢必炎,看他进门就高兴,给他倒水。”
罗必炎笑着说:“现在吃的、穿的都不缺,老人最想的是你在乎他。你要出门了,喊一声‘妈,我出去一下’。她就会觉得你尊重她,在乎她,她心里才乐意。”
王永东一样是个孝顺老人的好女婿。
有一次家里请客,在城关一个馆子里吃饭。老奶奶年岁大了就没去。菜一上来,王永东就把奶奶喜欢吃的鱼、猪肝、鸭子夹了些放成几个盒,自己也就胡乱扒了几口饭就要给老奶奶去过送。
“我说你也太急了吧。你猜他怎么说?他说‘从这里到家要七八公里,迟了菜也就凉了。’”杨先翠边笑边说。
吃亏是福就是传家宝
1977年,罗必炎当过刘家冲、杨家湾两个小队的队长。他带头挖沟、挑牛粪,累活、脏活抢着做。
村里的人们都知道,罗必炎一家和邻居们相处得很和睦,也喜欢帮别人的忙。
鹿苑村属于水稻种植区,每到整秧田的时候,很多农机手都不愿意接小的、不规整的田,又花时间又费油。但只要村民找到他们家,王永东肯定会去。
在村里,这家人缘是最好的。采茶的时候家家都要请帮工,人手不好找,但他们家从来不缺人手。“我帮了人,人也帮我。我们的活儿做不完,我们的茶叶也不愁卖。”老罗说,“吃亏是福,这是我们家的传家宝。”
相亲相爱一家人
“我岳父那个人实在,这点东子很像他。”罗必炎说,“那时候是生产队,靠工分吃粮,一些人做事偷奸耍滑,但他做工就实在。老人经过苦日子,老跟孩子们说‘栽秧栽上边,够个娃子添;耕田耕上堤,够个娃子吃。’饭掉在桌子上了,他也赶紧捡起来吃了。”
想起已经去世的老岳父,罗必炎很难过:“临走的时候,饭都吃不下去了,房前有两块田,还去把地里的草锄完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