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有“工匠之心”.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师要有“工匠之心”

来自《教师博览》 教师要有“工匠之心” 看到央视上的一则广告《致匠心》,非常受触动。 著名音乐人李宗盛和世界著名跑鞋纽巴伦的一位工匠,两人交替出现,各自制作自己的伟大作品:一把吉他和一双纽巴伦的跑鞋。他们聚精会神,精心雕琢,不断打磨。画外音随之响起: 我知道,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所以,我们宁愿这样,也必须这样,也一直这样。没有理所当然,就是要在各种变量可能之中,仍然做到最好。 伟大的工匠充满了人性之美。 我想起了高尔斯·华绥笔下的格斯拉兄弟,这对兄弟都是鞋匠,他们说做鞋子是一门手艺,并对这门手艺充满了敬畏之心。他们精选最好的皮革,亲手缝制每一双鞋子,把灵魂都缝进鞋子里去了。在机器大生产到来的时候,别人都舍弃质量,追求时间和金钱,他们却固执地坚持手艺人的规矩,20年不涨价,先订制后付款,可以赊账……他们一针一线,不吃饭,只是做鞋子,最后活活被饿死…… 还有《红高粱》中的罗汉,一辈子酿高粱酒,酿酒就是他的命。他认为高粱也是有灵性的,高粱酿成了酒,仍然是活着的,依然日日夜夜在生长,直到成熟到极致,十八里飘香。 正因为如此,老实巴交的罗汉,才要发疯地阻止日本人,阻止他们砍掉快要成熟的高粱去修路。高粱是酿酒手艺人的命根子。目睹着高粱被白花花的斧头砍倒,罗汉的心滴血了,愤怒的罗汉趁着夜晚放跑了修路的马匹,一把火烧了日本人的窝棚。因为热爱酿酒,连带热爱酿酒的原料,为了它宁肯献出生命,这就是手艺人。 人生的很多时候,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己,沉浸在自己的技艺中,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打造自己的作品,他们把灵魂灌注进去了,作品中有自己的血和肉,自己的心,作品就是他们自己。 我被他们深深感动,很多教育者缺少的就是这种“工匠之心”。 在很多人眼里,“匠”可能是实用的,也是精巧的,但绝不是艺术的。“匠”是规矩、束缚、再现的代名词,他们守成有余,创新不足。伟大如韩愈也要鄙视匠人,他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这里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就是我们所说的“匠”。 鉴于此,很多老师勇敢地喊出口号:不做教书匠! 热血沸腾!血脉贲张! 但这些年,我们实在被口号和愿景害苦了。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士兵的元帅也绝不会是好元帅。一个元帅不精通士兵的业务,不了解自己士兵的所思所想,不是从士兵中血汗中干出来的,这个元帅能做得扎实起来吗?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人人都不做教书匠,谁来踏踏实实地教书呢?不想当教育家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但全部老师都做教育家,却是危险的。都是教育家教书,对中国教育也许是更大的灾难。 因为现在所谓的教育家,教而优则仕,常常在天上飞来飞去,传经送宝,何尝真正有时间深入孩子的心灵,施肥,浇水,拔草,辛勤耕耘呢? 我们不止一次目睹这样的场景,某教育家执教某某班级,一开始家长们奔走相告,欣喜若狂;但一段时间下来,“教育家”马虎了事,刚愎自用,学生成绩一塌糊涂,家长们苦不堪言。 我的一位老领导一直坚持乡村教育,他的方法很陈旧,他就像一个匠人,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坚持下来,硕果累累,瓜果飘香,深受家长和学生的爱戴。他有一句经典的名言:“高射炮打蚊子不好使,真正拼刺刀,打硬仗,还是要靠我们这些人啊。” 其实,如果真正能够把教书匠做好了,我们的教育就好上天了。 这些年,我们的创新理论层出不穷,今天学苏联,明天学老美,后天学日本、芬兰、新加坡……我们被创新理论吞噬了,忘记了教育不就是教书育人,何有他哉? 我们常常说要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其实教育观念不在于新旧,而在于真假。 孔子的“教学相长、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旧不旧?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旧不旧?这不都是教育的真谛,任何时候也不会过时。但我们被创新绑架了,很多好的东西,因为不具有创新的要素,就被我们毫不犹豫阉割了。这些年,我们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掰一个扔一个,最后既没有传承,也谈不上创新,教育变成了一个十足的死魂灵,无根也无叶,有魂也无魄。 不妨具有工匠之心,就做一个教书匠吧。 对教育者来说,具有工匠之心,第一是要耐得住寂寞。 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己熟,教育更是如此。教育中我最在乎的就是“悟”,“悟”需要闲暇,需要毫无压力,需要安全感,需要舒张,也需要时间来保证。 做教育,就得像个手艺人,沉浸在专注,激情和挥汗如雨的光阴里,享受这件事情本身所带来痛苦和幸福。没有痛苦的教育,不值得一提,没有幸福的教育,不值得一过。 哲学家说,人是被抛在这个世界的,但人不能孤独的活着,于是,每个人都是匠人,都通过自己的作品与世界对话,透过作品告诉人家我心里的想法,我眼中的世界,我生活的诉求。 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需要发黄岁月的慢慢积淀。 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却绝对需要安静和安定,面对大自然赠与的素材,他们只有先成就它,然后才有可能成就自己。 譬如在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