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章 学校课程的发展与研究(第一节).pptVIP

11第一章 学校课程的发展与研究(第一节).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学校课程的发展与研究 教学目的: 课程,作为学校教学系统中的软件,是最重要、最繁难的教育问题之一。教育实践就是以课程为中心展开的。本章以课程发展的历史为线索,以世界各国的课程实例为网络,阐述课程的形成、发展及其变革的理论与实践,旨在为读者了解国外的课程研究与实践提供背景性知识。 学习建议: 注意在学习课程论的过程中: 把课程相互间联系起来理解(文科与理科课程) 把课程与社会联系起来理解 把课程与教师联系起来理解 把课程与学生联系起来理解 把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理解 第一章 学校课程的发展与研究 本章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课程发展的轨迹 第二节世界课程发展的方向 第三节世界课程研究现状与趋势 第一节 课程发展的轨迹 这一节包括四个方面: 一、课程的轮廓 二、古典中心课程的兴衰 三、课程近代化的新阶段 四、课程的现代化改革 一、课程的轮廓 主要从总体上简要介绍课程的轮廓,具体分为两个方面: (一)课程的意义与形成 (二)传统课程的建立 (一)课程的意义与形成 1.课程的意义 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内容一般是作为课程组织的。传统的课程是分别以各自学校的所有年级的各科时间表的形式表现的。如学校的课程表。现代课程的范围扩大了,包括教材的划分与构成、以及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评价等。 学校课程的最基本元素,是一定的知识、技能。但课程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堆积,还包括教师组织指导下的学生活动。因此,课程是由知识、技能以及与之相应的学生活动组成。 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涉及面很广。课程是从许多知识、技能中选择出来的真正的基础知识、技能,或者说是精华知识、技能。 (一)课程的意义与形成 2.课程的形成 以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为中心进行考察。正式课程的形成,大体是在19世纪以后。在此之前,严格意义上的课程是不存在的。 课程形成的历史是比较新的,但构成课程之基础的学科本身的历史却是古老的,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古罗马的修辞学校设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学科,即中世纪宗教学校里长期占统治地位的“七艺”。 夸美纽斯(Comenius,1592-1670)倡导的实用学科——理科、地理、历史在19世纪后半叶受到重视。 在小学,出现了3R’s学科(读、写、算)之外加上这些学科。在中学,除了古典学科外,还有近代外国语,再加上理科、地理、历史等作为新学科开设起来。 (一)课程的意义与形成 2.课程的形成 理科、地理、历史一类的学科叫做“附加学科”。18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图画、劳作、音乐、体操、缝纫一类的技能学科称为“第二附加学科”,其系统组织受裴斯泰洛齐(Pestalozzi,1746-1827)的直观教学思想和福禄倍尔(Frobel,1782-1852)的活动主义教学思想的极大影响。 由此可见,课程是从语言学科及数理学科始发的。在这些“工具学科”之上,接着新增的学科是历史、地理、理科一类“内容学科”。在内容学科出现前后,又增加了音乐、图画、劳作一类的“技能学科”。随着课程内容的明显扩充,学科数量也急剧膨胀,而带有百科全书倾向,从而又以种种方式提出了使之有机统一的方略:对这样一些细化的大量学科组成的课程,根据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阶段加以整理,同时谋求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 (二)传统课程的建立 1. 我国古代传统课程的建立 孔子提出的“六艺”和“四文”,是我国古代学校的学科群形成的理论依据。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四文:诗、书、礼、乐 汉以后,中经隋唐至宋,“四书”和“五经”成为各级学校主要的甚至唯一的课程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二)传统课程的建立 2. 古代西方传统课程的建立 柏拉图(Platon)(古希腊三杰之一)的学科课程论是 “七艺”的理论依据。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阐述道,哲学是最高学问,其基础学科是算术、几何、天文学、音乐等学科,以及体育、文法学、修辞学。 “七艺”全称为“七种自由学科”,包括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其中文法、修辞、逻辑学三科,称为“三艺”,属文科课程,其余四科称为“四艺”,主要是理科课程。 “七艺”最初是作为一般文化教养的内容由古罗马教育家、修辞家昆体良(Quintilianus,约35-95)提出来的。后经过发展完善成为比较系统的“七艺”。 (二)传统课程的建立 2. 古代西方传统课程的建立 中世纪以后,“七艺”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发展。构成其内容的学科在不同时期是不尽相同的,重点学科也有所变化。 应当指出,古希腊时代的学校课程是完全无视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没有纳入制度化的教育中。工商业本身同传统的奴隶制结合在一起,在自由民眼里是一种耻辱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