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二单元第九课《古代诗词四首》教案.docVIP

八年级第二单元第九课《古代诗词四首》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第二单元第九课《古代诗词四首》教案

九 古代诗词四首 第一课时《春望》《泊秦淮》【学习目标】 1.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2.欣赏诗的艺术特色。3.对名句的深入理解。【学习】 .欣赏诗的艺术特色。.对名句的深入理解。【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愈是危难时期,这种情感表达得愈强烈,愈是令人感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爱国诗篇。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簪(zān)   浑(hún)   夜泊(bó) 3.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春望》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2)《泊秦淮》一诗中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春望》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明确: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这是一幅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 (2)《泊秦淮》一诗写了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统治者还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的人。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二)深层探究 (1)请你对《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简要评价。 明确:寄情于物,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花和鸟来写春天,花因国家战乱而落泪,鸟因人间离别而伤心,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感伤。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其奥妙在哪里? 明确:写出了因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都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3)《泊秦淮》首句两个“笼”字用得好在哪里? 明确:两个“笼”字,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 (4)《泊秦淮》这首诗表面上是斥责歌女,其实是在借题发挥。你认为作者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明确:作者的真实用意是讥讽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商女唱什么歌曲,主要取决于座中点歌、听歌的人,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这帮有权势的人。他们不以国事为怀,每天聚集在酒楼中欣赏靡靡之音,寻欢作乐,这是在走南朝亡国的老路。因此我们认为作者表面上是斥责歌女,其实矛头是指向高层。 (三)写法探究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 明确:“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是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的吗? (2)《泊秦淮》的末句写《后庭花》,这是什么艺术手法? 明确: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课外拓展 你能写出两句与爱国有关的诗句吗? 示例:①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学习目标】 1.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2.欣赏诗的艺术特色。3.体会关键诗句的含义。【学习】 .欣赏诗的艺术特色。.体会关键诗句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首爱国主义诗篇。领略一下陆游和文天祥的爱国情感。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文天祥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