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子女社会融入的阻碍因素探析*.pdf

随迁子女社会融入的阻碍因素探析*.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随迁子女社会融入的阻碍因素探析*

Moral Education China 同伴交流 随迁子女社会融入的阻碍因素探析* 文 _ 孙 颖 王艳波 车钰鑫 无论是基于意见表达的途径还是意见表达的效果,随迁子女在向城 流动的过程中都表现出被动性,总体不利于其融入意识的主动调动。 随着城镇化进程带来的大量进城务工人员 能够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提供了保障。但随迁 出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 子女要实现在城市生活中的融入,目前还受到 称随迁子女)也随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进 众多因素的制约。 城务工人员的向城流动,呈现出稳定性、长期 性、家族性等特点,这也直接促使随迁子女成 一、未成年决策失语 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更是如此。面对 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数突增,国家通过宏观调配 随迁子女作为一个社会特殊群体存在,其 和整体支持等政策,拟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 主体特点表现为代际传承性,即无论其父辈属 [1] “全纳入” ,这为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 于第一代进城务工人员还是第二代进城务工人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14年度青年基金项目“农村小规模学校多学科教学现状及教育质量提升 策略研究”(14YJC880065)研究成果。 28 2016-15 半月刊 话题 Features 员、跟随主体是单亲还是双亲,只要其父辈具 系,主动选择的结果。为了避免因文化冲突而 有城乡流动的现实特点,我们都将此群体称之 产生不适应,进城务工人员更喜欢选择相对稳 为随迁子女。随迁子女在社会流动活动中表现 定的社交关系。 出被动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社会 另一方面是进城务工人员受经济收入的制 融入的主动性。 约,被动接受的结果。进城务工人员虽然实现 一方面,在家庭重大决策中,父辈的绝对 了城乡间的空间转移,但在城市区域内获得核心 权威阻碍了随迁子女的意见表达;另一方面, 地区居住权的机会并不多,这与其经济收入状况 随迁子女作为未成年人社会化程度较低的特 有着直接的联系。普通进城务工人员的经济收入 点,也使其意见表达缺少可信度。总之,无论 通常不能维持城市核心区域高额的租房或购房费 是基于意见表达的途径还是意见表达的效果, 用,另外能够容纳大量进城务工人员的大型工 随迁子女在向城流动的过程中都表现出被动 厂、企业也通常会避开城市核心区域,考虑到路 性,总体不利于其融入意识的主动调动。“还 程、时间、精力等方面的成本,进城务工人员也 有一部分外地生虽是城里出生、城里长大的, 不会轻易选择城市核心区域居住。 尽管他们非常熟悉城市生活,但是他们没有在 受进城务工人员城市居住空间的同质聚焦 乡下生活的任何经验和经历,进入城里学校以 和地理边缘影响,进城务工人员为其随迁子女 后,他们的农村身份在很多场合被激活,他们 在城市中所提供的只能是以乡土文化为基础的 内省自己外地生身份,消解业已固化的城市身 邻里资本和机会资本。邻里资本能够在一定程 份认同。”[2]当随迁子女作为社会融入主体对 度上影响未成年的成长发展,正如古有“孟母 城市生活环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