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课主成分分析
第五节 实例分析与计算机实现 一 主成分分析实例 二 利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实例 表6.1是某市工业部门13个行业的8项重要经济指标的数据,这8项经济指标分别是: X1:年末固定资产净值,单位:万元; X2:职工人数据,单位:人; X3:工业总产值,单位:万元; X4: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元/人年; X5: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产值,单位:元; X6:资金利税率,单位:%; X7:标准燃料消费量,单位:吨; X8:能源利用效果,单位:万元/吨。 表6.1 某市工业部门13个行业8项指标 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从这些经济指标出发,对各工业部门进行综合评价与排序? 我们先计算这些指标的主成分,然后通过主成分的大小进行排序。表6.2和表6.3分别是特征根(累计贡献率)和特征向量的信息。 利用主成分得分进行综合评价时,从特征向量我们可以写出所有8个主成分的具体形式: 表6.2 特征根和累计贡献率 表6.3 特征向量 表6.4 各行业主成分得分及排序 我们以特征根为权,对8个主成分进行加权综合,得出各工业部门的综合得分,具体数据见表6.4。 综合得分的计算公式是: 根据上式可计算出各工业部门的综合得分,并可据此排序。 从上表可以看出,机器行业在该地区的综合评价排在第一,原始数据也反映出机器行业存在明显的规模优势,另外从前两个主成分得分上看,该行业也排在第一位,同样存在效益优势;而排在最后三位的分别是皮革行业、电力行业和煤炭行业。 二、利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 SPSS没有提供主成分分析的专用功能,只有因子分析的功能。但是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有着密切的联系。因子分析的重要步骤——因子的提取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主成分法”。利用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主成分分析。具体来讲,就是利用因子载荷阵和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根来计算特征向量。即: 其中,zij为第j个特征向量的第i个元素;aij为因子载荷阵第i 行第j列的元素;λj为第j个因子对应的特征根。然后再利用 计算出的特征向量来计算主成分。 以下是我国2005年第1、2季度分地区城镇居民家庭收支基本情况。通过这个例子,介绍如何利用SPSS软件实现主成分分析。 表6.5 分地区城镇居民家庭收支基本情况 表6.5 分地区城镇居民家庭收支基本情况 (一)利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 将原始数据输入SPSS数据编辑窗口,将5个变量分别命名为X1~X5。在SPSS窗口中选择Analyze→Data Reduction→Factor菜单项,调出因子分析主界面,并将变量X1~X5移入Variables框中,其他均保持系统默认选项,单击OK按钮,执行因子分析过程(关于因子分子在SPSS中实现的详细过程,参见第7章实例)。得到如表6.6所示的特征根和方差贡献率表和表6.7所示的因子载荷阵。 表6.6中Total列为各因子对应的特征根,本例中共提取两个公因子;% of Variance列为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Cumulative %列为各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由表中可以看出,前两个因子已经可以解释79.31%的方差 图6.2 因子分析主界面 表6.6 特征根和方差贡献率表 (二)利用因子分析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 1. 将表6.7中因子载荷阵中的数据输入SPSS数据编辑窗口,分别命名为a1和a2。 表6.7 因子载荷阵 2. 为了计算第一个特征向量,点击菜单项中的Transform→Compute,调出Compute variable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等式: z1=a1 / SQRT(2.576) 点击OK按钮,即可在数据编辑窗口中得到以z1为变量名的第一特征向量。 再次调出Compute variable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等式: z2=a2 / SQRT(1.389) 点击OK按钮,得到以z2为变量名第二特征向量。这样,我们得到了如表6.8所示的特征向量矩阵。 图6.3 Compute variable对话框 根据表6.8可以得到主成分的表达式: 3. 再次使用Compute命令,就可以计算得到两个主成分。 表6.8 特征向量矩阵 本章结束 * 第六章 主成分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主成分的几何意义及数学 推导 第三节 主成分的性质 第四节 主成分方法应用中应注意 的问题 第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手工木工职业技能鉴定设施设备清单 .doc VIP
- 2002-2014年北京工业大学846传热学Ⅰ考研真题.pdf VIP
- 少儿口才家长会课件模板.pptx VIP
- 幼儿园工作规程课件.pptx VIP
- 材料物理材料的介电性能课件课件.ppt VIP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临床伦理与科研道德(山东大学)》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VIP
-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版)(doc格式勾画重点版).docx VIP
- 《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大纲.docx VIP
- 2025年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护理不良事件鱼骨图.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