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薄壳施工工法.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钢筋混凝土薄壳施工工法

钢筋混凝土薄壳施工工法【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建筑的多元化、个性化必然有更高的要求,而且更加全面、标准高的使用功能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建筑结构,在我们目前的施工技术水平下,高层建筑的施工工艺已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但对于大型、大跨、形体复杂的空间结构(特别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实践还比较少,与之相配套的施工技术、工艺也很不完善、成熟。星海音乐厅壳体施工技术正是在这种客观条件下,由广东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开展科技创新,成功地完成了高难度的双曲薄壳施工,赋予了我们常规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新的内容,开创了我国大型现浇钢筋混凝土双曲抛物面薄壳结构施工的先河,为今后同类型建筑施工提供了可供借鉴、应用的宝贵经验。其壳体施工技术从项目的实际出发,通过实验,因地制宜,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施工技术;薄壳施工;钢筋混凝土;效益 1 工法特点: 1.1 该壳体施工技术立足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一切工艺围绕壳体特性而制定。 1.2 依据壳面方程建立了测量网络控制系统,有效地保证了壳体施工的轴线高程及几何尺寸的准确,保证了壳体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1.3 在模板工程中,通过壳面基准线的定位,科学地确定了壳底配模方案。在壳体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双层模板、跳格封模的施工工艺,解决了大坡度混凝土施工的难题。 1.4 壳体混凝土的施工分段对称浇筑,使支撑体系受力均衡,同时解决了壳体面积大,坡度陡的施工困难。 1.5 支撑结构不仅有效地确保了壳体的标高控制准确,而且为壳体的总体施工顺利、安全地进行提供了根本保证,从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总体施工流程: 3 操作要点: 3.1 壳面支撑施工技术:壳体结构不但高度高、面积大,而且壳面上各点高度都有变化,形状复杂,浇筑混凝土时各部分承受的重量不均,除会对支撑产生竖向压力外,还可能对支撑有斜向推力。因此在制定支撑方案时,除了要保证支撑的竖向承载力,更应特别重视顶架的整体稳定性问题,以保证在浇筑混凝土期间,或在遇上台风、大风时的整体安全。①所有支撑均用Φ51×2.8的钢管,在壳体内沿平行于壳体的正方形边长弹出控制方格网(以850?×850?的步距搭设钢管);在四周的大斜梁下,钢支柱加密为每条梁下设4排支柱(间隔500?);②连接支柱的纵横系杆、斜向剪刀撑也一律使用Φ51×2.8的钢管,要求从立柱1.8m高度起开始搭第一道水平系杆,以后所有纵横系杆每隔1.2m搭设一道,在柱脚也全部加纵横水平杆连接;剪刀撑则按每隔5排立柱设一道,从四周剪力墙起倾斜45°搭设直到壳底。在搭设支撑期间,由于四周剪力墙、混凝土斜梁已施工至壳体下,因此所有水平撑、剪刀撑均要求顶到边缘构件,使可能产生的水平推力传递到边缘构件上。 3.2 应用测量网络控制壳体施工: 3.2.1 壳面方程分析: 当采用如图所示坐标系时,可得出壳面方程为: Z=65xy40(x+y)40/2304*48+36.75 图中A、B、C,D分别为壳体的4个角点。 直线AB、BD、CD、AC为壳面周边边缘构件(大斜梁) GJ2、GJ3、GJ4、GJi、A、D点为壳体最高上翘点40m点及另一上翘点25m点,B、C为两落地点。 对壳面方程求一阶偏导数可得: Z/X=65y40/2304*48 Z/Y=65x40/2304*48 这些方程的几何意义是线段的斜率,由此可见,可知壳面凡是其水平投影与X轴(Y轴)平行(亦即与边缘构件平行)的母线均为直线段。根据这一性质,如在刚盘上建立测量控制方格网,那么方格网上的点其平面坐标、高程均可很方便地由直线方程导出。由上述两方程还可得到一个重要的信息,即令一阶偏导数为零,则有两条分别平行于X轴、Y轴,且斜率为零的水平线,鉴于壳面上其他直线段都是倾斜的直线段,这两条水平线起着下列独特的作用,测量标高复核、壳底长度检核,模板施工段划分。因此我们把这两根水平线定为基准线,记为EF、GH如下图: 壳面水准基线 3.2.2 壳体测量网络系统的建立: 通过对壳面方程的分析,在壳面四周边缘斜梁围成的框架内,建立起水平投影与边缘构件平行的方格控制网络,由实体模型实验表明,当壳体网络单元小于25?/单元时,网格单元的扭曲程度趋于平和,因而选择一块模板(木夹板1.83m×0.915m=1.67?)的宽度920mm作为最小测量网络步距,并根据施工工艺进展,建立如下由粗到细的不同高程、不同步距的网络系统,最后达到控制壳面精度的目的。 (1)大#字网络系统――基础网络(底枋下) (2)支撑网络系统――步距3400mm (底枋下) (3)模板底枋网络系统――步距l8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