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的公开课 掩不住那一种完美的苍凉.docVIP

华丽的公开课 掩不住那一种完美的苍凉.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丽的公开课 掩不住那一种完美的苍凉   近日,我校青年教师进行了评选教学能手的公开课比赛,各位参赛选手努力展示自己的长处,给观课教师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精神盛宴。笔者有幸观摩了其中的几堂语文课,发现这几堂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各位教师都在竭尽全力达到“完美”,突出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零差错。大部分课堂,无论教师还是学生的表现都堪称“完美”,从开始到结束师生的问答都“配合”得毫无差错,令人不禁要问:这样的课堂还需要教师吗?   二、容量大,课堂流程复杂。教师生怕课堂教学“浅”,于是追求面面俱到,旁征博引。因为要体现容量大,课堂流程当然就比较繁复。   三、缺乏新意。大部分教师没有自己的想法,完全是教参的“搬运工”。   四、多媒体设备的运用不太恰当。很多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上务求精美,在视频的运用上也务求炫目,各种声光电设备的运用让人目不暇接。   对这种现象,我这里不揣浅陋,谈一点不太成熟的看法:   一、公开课应该敢于暴露问题。从听课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在元认知上的提高;从观课者的角度来说,我们在一节课上想要看的是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从暴露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在这次公开课的课堂上,绝大多数问题学生对答如流,即使答不出来,那好办――教师匆匆忙忙代替回答。学生们在老师的不时追问下“嗯”“嗯”作答,到底懂不懂,估计“没怎么往心里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用对话的形式掩盖了课堂独白的实质”,对话双方未能“就共同的对话内容达成相互理解”,未能产生“认知上的共振”和“情感上的共鸣”。(张杰《语文课堂且让“思考”慢慢行》)这实际上就是教师的“一言堂”,很难讲这种“掩盖”似的教学有什么效果!而我们知道,有效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读不出来,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孙绍振语)”。课堂上需要重锤敲击的应该是那些学生不懂、不会、不明白的;学生早已明白、早已懂得、早已学会的何必在课堂上“展示”呢?这样的展示除了表演还能有什么意义呢?如何把真正的难点在一节公开课上突破,让学生由不懂、不会经过教师的引领、指导慢慢懂了、会了,这样的课堂才是有价值的呀!   二、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我们看到的课堂上教师不是没有设计问题,而是问题设计得太多,整个课堂看起来容量大,实际上无比繁复而“臃肿”,这其实充分暴露了教师解读文本能力偏弱。语文的阅读课中如果问题太多容易给人“太碎”的感觉,学生的思考也是间断的,不连贯的。记得笔者最初实习时学校有位特级教师曾说过,课文教学最巧的设计方法就是问题法。这个说法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可是怎样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怎样能把课堂用几个版块联系起来,用几个问题串联起来给学生足够的铺垫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下功夫,从文本中读出自己独到的理解与认识:如何总体把握全文,能从哪些方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怎样能让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思维由浅入深呈渐进趋势,一步步达到教学的目标等等。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对教参很熟悉,对文本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而实际上教师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课堂上是会表露的。如果教师只是“教参的搬运工”,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师的角色是缺席的,而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即是能否独立解读文本,同时精巧地设计几个问题,使教学流程简洁而深入。   三、公开课最好有一点“新”意。这种“新”意不管是对观课教师还是听课学生都能有一种触动,就像是万绿丛中的一点红,能增加整个课堂的亮度,有时还能提升整个课堂的高度。比如本次赛讲中一位教师讲解《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在梳理文字时讲到“秉”和“兼”的古文字演变,教师现场板书这两个字的形体演变,从文字谈到对文章含义的理解,由文字而文章而文学而文化,这种授课方式抓住了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主体,体现了授课教师极深的古文功力,让观课者耳目一新。这种“新意”当然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是教师长时间辛苦积累的体现,所谓厚积薄发,诚如是也。课堂上出现新意对授课教师来说一定是一种挑战、一种自我超越,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一定要具有这样的意识。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就需要查阅各种资料,接触各种理论,汲取前人的经验,然后自己苦苦思索,化为己用,从而达到一种提高。有的教师讲:创新何其难!笔者只是强调“一点”,一次公开课争取有一点,那么势必督促我们平时的教学也能有这样的意识,一节常态课尽量有一点,每节课都带着这样的信念去准备,何愁不能快速成长?否则“书到用时方恨少”,关键时刻想要“出新”谈何容易?   四、多媒体的运用要少而精。新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充斥着大量的“声光电”,每次听公开课,看到让人眼花缭乱的课堂,只能徒唤奈何。我们的语文课当然要走在运用多媒体的前列,于是配乐朗诵代替了教师的诵读,于是《鸿门宴》《林黛玉进贾府》就变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