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阅读的整体(李院长).pptVIP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文阅读的整体(李院长)

他功日,张对便殿,具如公言,且曰:“此闻诸臣友黄某。”孝皇首肯再三。其后公因轮对,论及时事,孝皇尚能识前语,曰:“卿向来论吴璘专忌二字甚佳。”呜呼!孰自能烛微虑逺如公者乎?方璘之在蜀也,人主倚为长城,莫有挟而议之者,公獨白發其心術之祕。自當時观之,必将有“嘻其甚矣之叹”,然孰知数十年之后,其一念之积乃至覆宗灭使祀,生灵皆受其祸,而公始以知言名于时亦无及矣。自余诗文杂著,率尚体要,不为浮夸,虽世之矜竒衒博者反若有所弗逮。其片言牍得诸脱口肆笔之余,亦皆根于理义,不徒以渔猎掇拾为工。公之孙某尝缉其文,将以锓诸梓,而蜀余序其首。某览未终帙而怃然叹曰:“自义理不竞,士学外驰,居则曰“不吾知也”,而夷考其事,则丧志扵记诵,灭质扵文采,务以哗众取宠,而本之则无。触事墙面,甚至枉道以求合,尚有能撃奸沮邪如公之所以论曽觌者乎?烛微虑逺如公之所以察呉璘者乎?虽然,亦有之矣,而未易见也。唐之文人,韩柳齐名,而所操异心;元白方驾,而所制殊行。文乎文乎,记诵文采之云乎?读是编者,其内反诸心,以验诸行事之实,当有以自得之。 * 谢谢! * 2011年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天经;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2)?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 * 公元1136年(宋高宗绍兴六年)旧历二月,陈与义寓居苕溪畔的青镇 ,怀念对岸的两位朋友叶天经和智老,因而写下这首诗。   作品的开篇写时间变化,一夜之间,春水已涨,尽向东流,顿生怀友、访友之意。但笔意至此,先出一折,从自己写起。安于贫贱,甘于淡泊,在吟诗作赋的生涯中,看到杏花春雨又送来一个春天,心中充满了顺适之感。自己如此,友人也是一样。所以下面写到禅伯之多病,儒先之固穷。实则写己即写友,写友即写己,二者交相为用,互为生发,以见出心灵的相契,见出溪涨思友的心理依据。有了前面的铺垫,末二句就顺理成章地踏上了访友的路途。至于见到友人后的情形,却全都忽略了,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但作者另有一诗题为《 与智老天经夜坐 》:“残年不复徙他邦,长与两禅同夜釭。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其中对雨夜谈禅的描写,正可与此诗互相补充。   *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是陈与义的名句,曾经得到宋高宗的激赏。这一联写诗人观赏杏花,以诗自娱,以自然清新的笔触表现了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却并未道出诗人是喜是悲,是苦是乐,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就对仗来说,此联除了“里”、“中”外,其余都不算工对,但也正因为如此,反映了作者在古典诗歌的对仗艺术上所作的探索,因而曾被魏庆之《 诗人玉屑 》列为“宋朝警句”。 方回 在《 瀛奎律髓 》卷26中对此作了分析:“以客子对杏花,以雨声对诗卷,一我一物,一景一情,变化至此。乃老杜‘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 贾岛 ‘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翻窠换臼,至简斋而益奇也。”对仗要求和谐工稳,是六朝以来的总体趋势;但至唐代发展到极致以后,一些有创造性的诗人如杜甫 、 韩愈等又致力于打破已成模式化的对仗方式,力图求新求变,突破这种工稳,以求得在不平衡中的平衡。到了宋人手里,就更是有意识地忽略字面上的工稳,而着重于两句之间的内在联系。陈与义的这一联,上句写客中吟咏送日的宁静、淡泊,下联写一个清丽的境界,从而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至于两句之间在字面上是否的对,倒没有特别注意。从这个角度看,这联诗也反映了宋人对唐诗的发展。 * 12.(8分) (1)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2)答案示例: 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喜是悲,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达了诗人了平淡闲适之情。(5分) * 三、整体性原则在诗词鉴赏和古文阅读中的运用 1.接受者知识构成的整体性: 文体知识、文学史知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近体诗 近体诗的概念是唐代人提出来的,他们把唐代以前的诗叫“古体”,把他们那个时代的诗叫“近体”(又叫今体),以后人们就沿用了这个说法。后世指古代用韵、字数、句数、平仄灵活的诗为古体诗,近体诗则是句数有定,平仄有定,用韵严格。它包含律诗及绝句两种。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