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湾蓝染文化与服饰设计之应用
i吾同 紡織期刊 第十六卷 第二期
台灣藍染文化與服飾設計之應用
林青玫l ﹒ 2 、 蕭淑華 l 、 林卿慧 2 、 姚亦庭3 、 黃于恬 l
1 嶺東科技大學流行設計研究所
2 嶺東科技大學流行設計系
3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Received I Apri l 2009 . Accep ted 25 May 2009
摘要
「藍染 」 是一種極為古老的染布方法,歷史悠久可追溯至四、五千年前
中國商周時期,以種植山藍 ( 馬藍) 、木藍、琴藍等「藍草」進行染布 。 台
灣藍草種植於 17 世紀末,當時以藍殼染料發展外銷中國大陸, 18 世紀末藍
染技術和染功的設立,帶動台灣藍染產業的興盛,到了 20 世紀初期,歐洲人
將發明的合成染料輸入中國,台灣山區的藍草(大青) 逐漸被砍除及紡織工
業的現代化,台灣藍染業逐漸衰微 。 近年來在一片重視文化資產與回歸傳統
生命源頭的呼聲中,傳統工藝技術「藍染」 因而獲得重生 。 傳統藍染文化存
在於世界各處,應是全球共同一起維護的傳統技藝,此外,全球環保意識抬
頭,在服裝印染上,天然染色亦視為最環保之做法 , 因此,本研究籍由探討
藍染文化的背景及特色,擷取藍染布料之美轉化應用於服裝設計上,整體之
概念構想、發展過程及創作成果,希望能作為一個突顯藍染文化設計的引子,
共同結合現代設計的靈戚,並將其文化價值和藝術風格融合於流行時尚與設
計中 。
關鍵詞:藍染、染料、服裝設計
複的手工染布工程, 創造出自然圖案之藍白美 ,
1.前言
顯現出染布之朦足珍貴及美麗動人的工藝美學 。
「育, 取之於蔥,而青於藍」 一藍萃,天然草木染
近年來 , 在一片重視文化資產與回歸傳統生
取材於自然,使用過後色素能分解而回歸於自然,
命源頭的呼聲中. 本土文化鼎E念漸漸受3日J重視,
這種自然資源永續利用的作法 , 正符合綠色工藝
亦漸漸成為一種整體社會流行的全球趨勢,其中
的環保概念 ,而「台灣藍」 的獨特色澤與造型表
「傳統服飾工藝」 扮演著重要角色 。 在歷史紀載
現 ,結合工藝技術,已逐漸成為形塑令臼生活美
中可發現藍染為極普遍的地區文化,在眾多世界
學的最佳媒材[J , 2] 。 本研究將先針對天然染料與
各民族傳統文物當中,藍染技藝文化早已流傳久
合成染料,對人體及環境危害之相關問題做探討
遠 。 從古至令服飾的基礎為各種傳統染織技f蹈,
研究 。 再籍也探討台灣藍染文化及特色,擷取藍
而藍染在此佔有極大的份量 。 台灣叢染產業開始
染布料之美轉化應用於服裝設計上 。
於 17 世紀,是一項古老的工藝技術,去蕪存脊與
奧妙轉化的重互接色澤令人驚豔, 點滴的染料均為
珍貴的自然之賜 、 草木之惰 。 透過傳統藍染技藝
呈現的每一件草染布 , 經由製青定技術而後製造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