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吹塑纸版画-锡山特殊教育学校
校本课程系列教材之五
吹塑纸版画
(试用本)
无锡市锡山特殊教育学校
吹塑纸版画
第一单元 版画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初步了解民间工艺脸谱的艺术特色和应用价值。
3、学习按步骤临摹京剧脸谱。
4、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第一课 版画的起源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据介绍,脸谱本起源于原始图腾,后来才逐渐演变成艺术化的戏剧脸谱。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 京剧脸谱的前身 。据《旧唐书·音乐志》和唐段安节撰《乐府杂录》记载,公元550 年的北齐兰陵王高长恭英勇善战,但因貌美少威,因而每次作战就戴上形状狰狞的假面具。到了唐代就发展成为一种“代面”的歌舞形式,这种戴面具演出,观众对演员表情变化看不见,妨碍对戏剧艺术的欣赏,唐朝后期面具就不戴了,发展为将面具上的花纹直接用油彩画在脸上的化妆艺术。元杂剧中也开始有脸谱讲究。到了明代,戏曲的行当也都分清了,比以前分得更细了,所以脸谱也发展得越来越多了。到了明清的时候,脸谱就色彩越来越多,纹饰,图案也更复杂,更趋于完整、优美、典型化,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发展到京剧,脸谱应当说发展到很高的成就了。清代中期形成的京剧就吸收了不同剧种的精华,经过艺人们的创作,脸谱多达几百种,形成了绚丽多姿的脸谱艺术。 目前我们常看到的脸谱有近300个。
脸谱是我国戏剧独特的化装造型艺术,是祖国民族艺术的一朵奇葩,受到国内外观众的青睐。
第二课 版画的艺术特色
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约有十余种谱式,净角主要有:“整脸”、“三块瓦(窝)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花脸”、“歪脸”等。丑角谱式较少有:“豆腐块脸”、“腰子脸”、“枣核脸”几种谱式。
脸谱的分类:
脸谱根据描绘着色方式,分为: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
揉脸:凝重威武,整色为主,加重五官纹理加以实现。是十分古老的脸谱形式。
勾脸: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复杂美丽,五彩缤纷,有的还贴金敷银,华丽无比。
抹脸:浅色为多,以为涂粉于面,不以真面目示人,突出奸诈坏人之性。
破脸:不对称脸,左右不一,形容面貌丑陋或意比反面角色。
根据脸谱的图案排列,又把脸谱分为以下四种:
整脸:最原始的脸谱形式,利用双眉把脸分为额和面两个部分的脸谱。
三块瓦脸:在整脸的基础上再利用口鼻把面部分为左右的脸谱。
花三块瓦脸:把三块瓦脸的分界边缘艺术化,加上各式图案的脸谱。
碎脸:三块瓦脸的变种,其分界边缘花形极大,破坏了原有的轮廓。
京剧脸谱的颜色一般以某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成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每个脸谱至少用三种以上的颜色,各种色彩显示不同的作用与象征,可以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脸谱的色彩:
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脸谱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形、神、意三个方面,具有象征性、夸张性特点。脸谱既是一种舞台化妆,同时又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尤其是它强烈的装饰性效果,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因而被广泛地应用到民间工艺之中。
第三课 儿童版画的特点与发展
脸谱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还广泛地应用于工艺美术作品的制作中,比如说彩塑、木偶等等都采用过脸谱造型。
民间工艺脸谱是老北京的一个绝活,有200多年历史。据老艺人说,晚清时有个姓桂的八旗子弟用黄泥捏京剧中一些人物的头像,并着色,拿到东安市场出售,被称为“脸谱桂子”,是工艺脸谱的发源人。 今天的市场上,绘有脸谱的工艺品和传统收藏品的种类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家住北京海淀区花园路的杨玉栋多年来潜心研究制作京剧工艺脸谱,他做的李逵、张飞、曹操等形象威风凛凛。他制作的工艺京剧脸谱以陶或石膏为原料,帽子和胡须都按照演员的行头制作,按京剧人物的原型将比例缩小,从造型、谱式、行头都完全按照京剧的舞台效果制作,用色十分讲究,形象栩栩如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