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莞尔而笑”中“笑”的含意.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渔父莞尔而笑”中“笑”的含意   摘 要: 文章结合时代背景,立足教材,由浅入深地对苏教版必修五《渔父》一文中“渔父莞尔而笑”进行探究。弄明白两人对话的意思、《沧浪歌》的含义及渔父的形象意义,把握“笑”的含意,理解渔父对屈原的态度。   关键词: 理解 同情 敬佩   苏教版必修五里有篇文章《渔父》:“一打鱼的老年男子,在湘江边遇到了被流放的屈原,对心力交瘁的屈原进行了劝导;但屈原有自己的坚持,没听渔父的劝,渔父就微微一笑,敲打船桨,唱了一首《沧浪歌》离开了。”很多学生对“渔父莞尔而笑”的“笑”字不解,他们很想弄清楚渔父对屈原以死明志的看法。于是笔者进行了探究,并明白了三点:两人的对话是什么意思,《沧浪歌》是什么意思,以及渔父的形象意义。   从字面看,渔父劝屈原:“世人皆浊,何不??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J其糟而?f其?r?”联系时代背景不难发现,渔父是在劝屈原:“‘不拘泥于任何事物,并能够随着世道而变化’――不要再被三闾大夫、左徒等职束缚住了,楚国都已经君昏臣聩节节败退、岌岌可危了,屈原你就不要再以楚国兴衰为己任了,你从众吧!”这番劝导,屈原如明镜般通晓,但他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他认为“帝高阳之苗裔兮”,必“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为了楚国,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联齐抗秦”的主张。于是他回答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上官大夫的谗言、楚怀王的怒而远疏、子兰的指使诬陷、顷襄王的怒而迁之,这些都是污浊的外物,都在玷污屈原的人格、抹杀屈原的忠心,销毁屈原的理想。屈原把人格和理想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怎么可能听从渔父的与世推移呢?屈原激愤地向渔父宣告自己决定以死明志:“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渔父听了,莞尔而笑,鼓?ざ?去。渔父真正理解屈原吗?渔父,渔翁,在水边打打鱼,看看烟霞,唱唱歌,他能一眼认出三闾大夫屈原,可见他有丰富的阅历、卓越的见识,并不是一个愚昧无知以打鱼为生的社会底层平民。他能说出“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话,足见他能看透尘世,非常有智慧。这位老年男子看似只是一介渔翁,但必是隐士高人。在那样一个混乱动荡的时代,渔父避世汀滨,不与世事,恬然自安,不能不说是“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这样的智者是能理解屈原虽不在其位仍有着存君兴国的抱负的;也能理解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怨愤;更能理解屈原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绝。“莞尔而笑”里有理解。   有人说屈原是行到水穷处的儒生,渔父是坐看云起时的隐者,两人代表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面对屈原的决绝赴死,渔父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莞尔而笑,鼓着?こ?着留给屈原最后劝告的《沧浪歌》离开,留下屈原在江边孤独思考。“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水清的时候可以用来洗涤冠缨;水浊的时候就可以用来洗脚。“水清”喻指世道清明;“水浊”喻指楚王昏庸、小人当道、江河日下的现状;“濯我缨”,喻指入朝为官、实现自己理想;“濯我足”,意味(屈原)你可以“莲出淤泥而不染”,没必要以死表示自己的清白高洁,既然你无力改变“举世皆浊”的世态,你应该豁然地面对这种世态。常言“君子处世,遇治则仕,遇乱则隐”(《汉书新注》)。此时笔者联想到了《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两首歌都表达了“在社会的浪潮里,渺小的人只能随浪沉浮,与世推移”的意思,而屈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非要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弄得自己“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自令放为”。在渔父看来,屈原活得没有自我(一心忠君爱民)、活得太累(坚持政见独木难支)、活得太惨(被中伤被排挤)。渔父唱起了在楚地流传久远的沧浪歌,意在启发屈原如何面对现实。通过歌词,我们能读到渔父对屈原自身不幸遭遇的同情。“莞尔而笑”里有同情。   有人说《渔父》一文中虚构了渔父和屈原的对话,实际上是屈原的自问自答,表现了屈原内心的矛盾。按照这种观点,这个渔翁是不存在的。那么战国秦汉间人记叙屈原事迹的时候,为什么虚构出渔父这个人物形象呢?总不会因为屈原在湘江边遇到的人属打鱼的概率最大吧?王逸的《楚辞章句》:“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楚辞》中的渔父,都是避世埋名的隐士。假如作者虚构了这个无拘无束的保持高洁的隐者,他想传递哪些观点呢?渔父乘扁舟漂游水上,自然,惬意,无拘无束。中国文人通过渔父这个意象寄托着对超然生活的向往之情。永贞革新失败后,处境孤独的柳宗元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达了自己的傲岸不屈;杨慎因当庭痛哭廷杖被贬后,纵酒自娱,游历名胜,写下“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都曾向好友李云抒发过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可见渔父们都是得意时出仕兼济天下,失意后归隐吟风啸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