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专题】书是知识,汇集成了智慧。-书法理论知识汇集.docVIP

【读书专题】书是知识,汇集成了智慧。-书法理论知识汇集.doc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书专题】书是知识,汇集成了智慧。-书法理论知识汇集

【读书专题】书是知识,汇集成了智慧。:书法理论知识汇集 【读书专题】书是知识,汇集成了智慧。 书是人类智慧、进步的传承。书是起到连接古代和今天的桥梁,是让你明礼节、知善恶。 书是一盏明灯,书是灯塔指导着远方迷茫的游子,达到温磬的彼岸。 如果没有书,那将无法想象,我们就象一个盲人,在悬崖边上行走。 我们不知道,我们人类自已的历史,不知道人类的文明历史和发展路程。那将是多么可悲呀? 科技、医学、工艺、艺术、技法将失传,没有文字的记载,没有书的世界将是多么昏暗啊! 可以想像,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文字,没有书籍的人们生存的环境,生产力得不到发展,文字得不到推广,文明就止步了。 文字的发明,书籍的出现,指导着人步入走向辉煌,文字、书籍的记录,让我们连接到古代,让我们知晓所发生的一切事件。沒有文字、沒有书籍、那人类谈何发展?文明又怎能进步呢? 那人类的世界将是一片灰色,没有生机,那该是多么可悲啊! 让我们读书吧!让我们进步! 我们如饥似渴的阅读书籍,是为了明礼俗、知廉耻。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转自:wWw.CspEnG 蓬勃 范文 网:【读书专题】书是知识,汇集成了智慧。:书法理论知识汇集)中自有颜如玉! 我们阅读书是为了解,我们的历史、艺术、医学、技法、工艺等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一切发展特定的基础! 知识的积累就化做了智慧。 智慧能使人们探索,追求未知世界,在未知世界里进步、超越自我、改变世界。 【读书专题】书是知识,汇集成了智慧。:书法理论知识汇集 中国书学理论 中国书学理论 学理 一、论书法之本质与功能 1、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蔡邕《九势》 肇——起始、起源。 阴阳——指自然界万事万物中内含的两大对立面。我国古代哲学认为阳动阴 静、阳刚阴柔、阳实阴虚等等,宇宙中无物、无时、无处不包含着这种对立统一。 在书法中表现为黑白、刚柔等等。 蔡邕(132-192)字伯喈,陈留人。东汉末年书法家、音乐家、文学家,也是 我国最早的书法理论家。 【按】 蔡邕的九势是古代书论中最早对书法形势美进行研究的著作、 它启发我们: 书法形式美。美丽除去其造型特点外,打动人心的根本原因在于“肇于自然”的 “阴阳” ,即相反相成的黑白对比。书法中的阴阳——黑白的相互对立,牵制, 衬托,消长等,这一对矛盾的发展变化,构成了书法艺术美的基础。 蔡邕的“书肇自然”说,又是从哲学的角度,指出客观自然是书法的本源,同书 艺“发于心源”说相对应,至今仍在中国艺术和美术史上闪耀着光彩。 2、书者,散也。……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 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 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也。蔡邕《笔论》 散——自己不拘束自己。 《荀子·劝学》“不隆礼,虽察辨,散儒也。 : ”注云: 散,谓不自检束。 须入其形——必须将人或自然的某种形态化入其中。 【按】蔡邕给书法下了个定义——“散” ,即“不自检束”“不自检束”则可进 。 入抒情状态。书法具有抒情的功能,这是书法作为艺术的先决条件之一。同时, 由于书法艺术以来自自然形象却又远离了自然形象的字体造型, 抽象线条作为艺 术材料,所以:“为书之体,须入其形”,每一个字或笔画似乎都成了有生命的个 体, “若左若行”“若愁若喜” 、 ,他们被赋予作者的生命和情感。于是,那些“纵 横有象”的线条、图案。变作了一种容纳作书者丰富感情并向欣赏者传递某种情 感的艺术形式。 3、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义以见其志,览之即令了然。……玄妙之意, 出于物类之表; 幽深之理, 理解伏于杳冥之间; 岂常情之所能言, 世智之所能测? 非有独闻之听、独见之明,不可议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瓘《书议》 杳冥——高远、不易见到的地方。 张怀瓘——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开元至唐肃宗乾元年间。海陵(今江 苏泰州)人。唐代杰出的书家、书法理论家。所著书法理论颇多,有《书议》 、 《书估》《书断》《文字论》《六体书论》等,代表了唐代书法理论的最高水平。 、 、 、 【按】书法有似“无声之音”——这在中国古代书论中,是第一次将书法和音乐 相比。在形式上,书法和音乐都讲究章法、节奏、旋律、对称和呼应等。一帧优 秀的书法作品如同一支优美的乐曲, 力度上有强弱、 刚柔, 速度上有急缓、 断续, 结构上有起伏、高潮与低潮等,其丰富的节奏感,给人以音乐美的享受。所以有 的学者人为,同书法最相似的艺术是建筑和音乐。 4、形见曰象;书者,法象也。心不能妙探于物,墨不能曲尽于心,虑以图之, 势以生之, 气以和之, 神以肃之, 合而裁成, 随便所适; 法本无体, 贵乎会通。 …… 其趣之幽深,情之比兴,可以默识,不可宣言。张怀瓘《六体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79912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