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升本作文案例集锦(26400字)
专升本作文案例集锦(26400字)
满招损,谦受益
(满招损,谦受益:满,骄傲、自满;招,招来;损,损害;谦,谦虚;受,受到;益,好处、益处。
《书·大禹谟》:“惟德动天,无远勿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故此以“满招损,谦受益”来说明骄傲自满招致损害,谦逊虚心得到益处。宋·陈师道《拟御试武举策》:“君子胜人不以力,有化存焉,化者,诚服之也。故曰:满招损,谦受益。”亦作》:“谦受益,满招损。”。明·沈采《千金记·延访》:“谦受益,满招损。”)
1、古代一个自以为很有才华的秀才,高傲自恃,目中无人,有一天他到一座庙宇,找住持谈词说赋,住持感觉得到秀才的高傲,闭眼不语,只是不停倒水,秀才看到水从杯子里流出来还不停手,就说水满了。
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以孔子这样的千古圣人尚能不耻下问,何况侪辈凡夫俗子。“满招损谦受益”,这是永远颠扑不破的真理。
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汪洋;泰山不择尘土,故能成其崔嵬。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丹青爱好者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向住持释圆和尚诉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可至今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师傅,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有的画技还不如我”。释圆和尚听了淡淡一笑,要求其“现场直播”。绘画者问画什么,释圆说老僧平素最大的嗜好就是品茗饮茶,施主就为我画一把茶壶一个茶杯吧。年轻人寥寥几笔就画完了,一把倾斜的茶壶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源源不断地注入到茶杯中,画得栩栩如生。没想到和尚说他画错了,应该把杯子布置在茶壶之上才是。年轻人说大师有没有搞错啊,哪有杯子往茶壶里注水的。释圆哈哈大笑:“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够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是将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注入你的杯子里?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脉流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取别人的智慧和经验”。年轻人听后恍然大悟。
战国时期,魏昭王求贤,高参郭隗似乎是这样建议的,你把别人当做老师,那么比自己强百倍的人就会到来;你把别人当成朋友,那么比自己强十倍的人就会到来;你把别人当成部属,那么和自己能力差不多的就会到来;如果颐指气使,怒吼呵斥,那么招来的只能是厮役和奴隶。
谦虚无论是于自身还是于一国一家的事业,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毛泽东曾经也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晋朝的石崇与王恺,两个人斗富,比谁更有钱。王恺做了紫丝步障长四十里,石崇就做了锦步障长五十里。王恺夸耀皇上赐给他的径尺珊瑚,石崇拿起铁如意就把珊瑚击碎,然后拿出家中的许多珊瑚,都是长达二、三尺高,以一株赔给了王恺。后来石崇因为犯罪,家破人亡的时候,叹气说道:“你们杀我的目的,不就是想要得到我的家产吗!”石崇到临死之前才醒悟,如果他能够早些知道的话,必定就不会自夸了。而骄傲自夸的灾祸,就是如此的残酷,所以一言一行,怎么可以不谨慎小心呢?而且富贵才能又有什么足以为恃的呢?若是以此来骄人,姑且不谈他灾祸是否已至,首先就已经丧失了自己的心而不知羞耻了啊
3、项羽和刘邦
项羽很有雄才大略,但是为人刚愎自用,瞧不起韩信,又不听谋士范增之言,鸿门宴上放虎归山,最终导致自己四面楚歌,自刎乌江.
相比之下的刘邦,虽然才略不及项羽,但是为人谦逊,虚心纳谏,赢得了张良韩信这样的旷世奇才,终于打败楚霸王,建立了大汉王朝。
4、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如果这句话正确,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要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这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他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消息很快传开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亚里士多德,
5、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