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文史结合应用.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历史教学中文史结合应用

浅谈历史教学中文史结合应用历史教学中如何注意文史知识的联系与贯通呢?对此笔者略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适量引用历史文献中的相关资料 如讲“战国时期诸侯国都城的兴盛”内容时,可引用《战国策》中的“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来说明新兴封建城市的繁华;讲“秦的暴政”内容时,可引用《汉书“赭衣塞路,囹圄成市”以说明严刑酷法是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古人记史讲究用词造句,力求精练、形象、深刻,寥寥数语就能逼真地再现历史、说明问题,如唐太宗重视隋亡教训,对太子所说的“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教学中适当选用片言只语(配合板书),并不会增加难度,反而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读史的兴趣,何乐而不为? 二、适量引用反映史实的诗词和其他文学作品语言 近几年高考试卷中引入文学作品语言以考查历史知识的试题屡见不鲜,因此中学历史教学中引入文学作品语言很有必要,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恰当引入文学作品语言,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代背景或叙或评、或描或画,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用文学作品语言导入新课,可渲染气氛、引人入胜。如用“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导入三国时期历史的教学;如结合“大跃进”时期一张内容为“农田里一个小姑娘坐在稻浪上,不远处农民正热火朝天地在收割庄稼”的典型照片,将毛主席《七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与彭德怀的“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我为人民鼓与呼”对比引入《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教学,就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文学作品语言,可以创设情境、增长学生学识。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教学中引入“太后不识国事险,危亡犹筹万寿典,挪用军费修颐和,此战岂能不失败”、“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等,就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慈禧太后、李鸿章等人卖国求荣的嘴脸暴露无遗;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则使林则徐、谭嗣同等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不计个人得失,甚至不怕牺牲的高尚情操跃然纸上。 3.教学总结时引入文学作品语言,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可发人深思。如讲完三国时期的政治史后,引用《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结尾,使“英雄”、“历史”、“人民”的关系耐人寻味。 三、利用成语、典故、诗词等生动具体的语文材料,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理论的理解 1.运用典故、成语、俗语来加深学生对抽象历史概念的理解。如讲“封建专制主义和皇权主义”内容时,可以引用“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伴君如伴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请君入瓮”等俗语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2.用诗歌和歌词等语文材料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如讲“焚书坑儒”内容时可引用唐人章碣的《焚书坑儒》中“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一诗来说明焚书坑儒对秦王朝本身的危害性。歌词如《大风歌》、《国民革命歌》、《义勇军进行曲》、《在松花江上》、《游击队歌》等也可运用到有关历史内容的教学中。此外还可以引用诗歌来烘托历史背景,如用曹操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来反映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悲惨生活;用杜甫的“三吏三别”说明安史之乱时期唐朝阶级矛盾的尖锐;讲“岳飞抗金”时,引用名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讲“蒋介石政权横征暴敛”时,引用“民国万税,天下太贫”加以说明,这都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四、引入影视歌曲等活化历史 反映历史的影视歌曲类文学作品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更有利于创设历史情境,活化历史事实和人物形象与情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教学中引入电影《甲午风云》中关于黄海海战的片段即可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邓世昌等清朝爱国将领的爱国热情;在《长征》的教学前播放《长征》电视剧的主题曲《十送红军》,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关于长征的学习氛围等。 总之,以文活史、以史实文、文史结合既是中国史学也是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还是现代教育赋予的要求,构建“综合科目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理念。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文史结合”,还要“政史结合”、“哲史结合”、“史地结合”乃至“数史结合”等,以利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学生健康情感的全面塑造。[S]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