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爵士乐及《爵士乐》
爵士乐及《爵士乐》【摘要】在小说《爵士乐》中,托妮,从而使爵士乐成为小说的一种叙述策略,而且爵士乐还构成莫里森独具匠心的行文风格,成为她笔下非裔美国黑人生存境遇的一种隐喻。小说自始至终都回荡着爵士乐的旋律和声音,引导和召唤着读者去重组故事情节,阐释和解读“南部重建”后美国黑人从南方乡村迁至北方城市的历史。本文从爵士乐的角度对小说《爵士乐》的结构、人物、叙述内容和叙述主体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和阐释。
【关键字】《爵士乐》爵士乐 叙述策略 行文风格 生存隐喻
【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214-02
《爵士乐》(Jazz,1992)是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曾被《世界》杂志评论为“吟唱布鲁斯的莎士比亚――蔚为璀璨。”《爵士乐》是根据《哈莱姆死者之书》中一位死去的年轻姑娘的照片及其文字说明虚构而成。故事发生在1926年,以爵士乐时代的纽约黑人聚居区哈莱姆为背景。小说中始终回荡着爵士乐扣人心弦的旋律、节奏和声音,引导和召唤着读者去积极重组故事情节,重构和解读黑人的历史。爵士乐不仅成为小说的一种叙述策略,还构成莫里森独具匠心的行文风格,更成为她笔下非裔美国黑人生存境遇的一种隐喻。莫里森以即兴演奏的方式,对“南部重建”后美国黑人从南方乡村迁至北方城市,寻求避难和开辟新生活这一历史过程进行重构和阐释。
姆巴利娅认为,《爵士乐》是由主旋律的一系列变奏组成的。王守仁、吴新云对托尼――托尼的第七章专门论述了《爵士乐》。更多评论或关注该小说的叙述或叙事特色,或从历史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或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进行阐释⑦,或将爵士乐作为一种叙事策略,对小说进行解读等。本文将较为深入地分析和论述莫里森为什么用“爵士乐”作为其书名,为什么将爵士乐的技法融入小说的谋篇布局和创作之中,以及她又是如何将“爵士乐”的结构、元素如重复、即兴创作、和声、对位技巧等运用于其中的,并使之独具特色。
19世纪末,南方经济萧条、种族关系恶化,致使美国黑人纷纷背井离乡,离开南方农业区,涌入北方城市。一战期间,北方军事工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劳动力,然而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却采取限制外国移民的政策等,这在客观上加速了黑人北迁的进程;而在主观上,虽然莫里森出生在一个种族歧视不是特别明显的小镇,但她的祖辈和父辈都曾深受歧视,她从小就耳闻许多黑人的惨痛经历。她工作后,自己也亲身经历和体验了作为黑人在白人主流文化统治下的遭遇。对莫里森来说,小说既是一种叙述和表达手段,也是一种争取自由和阐释黑人文化的工具。到20世纪20年代,北方形成许多黑人聚居区,尤以纽约的哈莱姆为最,美国黑人文化在此达到了一个高潮,形成了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黑人的迁徙是为了在城市中谋求新的“机会”和“自由”,但现实却使他们深感失望:北方依然充满种族歧视,他们依然贫穷。城市对于黑人来说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在迷茫中,他们忘却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丢失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在白人主流文化中,“我是谁?”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黑人的心灵。黑人的历史是不应该忘却的,只有敢于面对和了解历史,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70年代,当莫里森为《哈莱姆死者之书》作序看见死去姑娘的照片和文字说明时,她的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了。后来,诗人欧文 “姑娘和照片和多德森的诗无疑给她(莫里森)带来创作灵感。”经过十多年的酝酿构思,莫里森最终于1992年完成了《爵士乐》的创作,从而演绎出一个动人的故事,重写了黑人的一段历史。《爵士乐》是莫里森探索黑人历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在宏观上,可看作《宠儿》的续篇。作为一名黑人女作家,她肩负着思索美国黑人的历史、文化和处境的使命,她用诗一般灵动的文学语言、富于爵士乐韵律的艺术手法创造出一个新的文学形式,讲述着黑人自己时间跨度长达一个世纪的故事。而黑人的历史是悲惨而不堪“言说”的。摆脱这种伤痛,找回自我,找回属于黑人自己的文化身份,追溯黑人的历史成为莫里森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作者直接进入潜意识中寻找黑人的传统和历史,这本身就是对黑人文化传统的认同,以及对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确认。“母亲”使人想起潜意识的、自然的和本能的生命。乔的“母亲情结”表现为唐璜主义(Don Juanism)――乔的三次寻母就是要确认自己的身份。对个人而言,身份确认是内在的、无意识的,但当它沉淀在一个民族的内心时,它就成为一种民族无意识,进而成为一种民族文化身份。对黑人身份认同即是对其文化的认同。莫里森曾说,“我觉得黑人的小说中缺少一种像黑人音乐、黑人诗歌里的那种风格。”
莫里森之所以用“爵士乐”为其第六部小说的书名,一者是爵士乐代表美国黑人文化最高成就,是黑人文化的精髓。爵士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的南部城市新奥尔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重点词语讲解(Units 9~10).doc
-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单元测试题(Units1~3).doc
-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 Unit 7 单元要点检测题.doc
-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 Unit 2 单元要点检测题.doc
-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 Unit 8单元要点检测题.doc
-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 Unit 9单元要点检测题.doc
-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Unit 7 STEP BY STEP 随堂通.doc
-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Unit 3单元要点检测题.doc
-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阅读理解专项测试.doc
-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Units 1~3 阶段测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