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人丧葬习俗及灵魂观.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日本人丧葬习俗及灵魂观

古代日本人丧葬习俗及灵魂观摘要:本文所探究的古代日本,按时间概念主要指飞鸟、奈良时代以前。换言之,重点论述佛教影响之前的日本人的丧俗与灵魂观。通过考古资料与相关文献比较研究,逐渐解开了日本古代墓葬形态与送葬习俗的谜团,进而阐明了古代日本人的他界思想与灵魂观。 关键词:古代日本人 墓葬 丧俗 灵魂观 一、墓地与葬法 考察死与葬的历史,从世界范围看至少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在这一时期日本的考古事例至今只有四例,尽管零星地发现了一些石器、玉类及海产类等陪葬品,但这些还不足以系统地说明埋葬的形态与方法。 绳文时代早期出现了屈葬(屈肢葬)。爱媛县上浮穴郡美川村上黑岩遗址中,出土了手脚被折断的人骨。此外,长野县北相木村枥原岩阴遗址、熊本县宇土市轰贝冢和滋贺县大津市石山贝冢等遗址中,均发现死者的双手双脚被折断,屈身埋葬的人骨。可以断定,这些死者都是有意识地被埋葬的,屈葬是绳文初期的一种普遍的葬法。但是,绳文中期以后出现了伸展葬法,死者的手足都是伸展开的,呈现自然埋葬的形态。例如,广岛县尾道市太田贝冢46具遗骨中有43具为伸展葬;爱知县渥美郡渥美町龟山贝冢的18具尸体中有1具是伸展葬;爱知县渥美郡渥美町吉胡贝冢的176具遗骨中有16具等等。纵观绳文时代的葬法,尽管中晚期出现了伸展葬,但主要还是以屈葬为主。 绳文时代墓葬的另一种形态是“废屋墓”和“瓮棺葬”。千叶县千叶市矢作贝冢以及千叶市蕨立贝冢等关东地区的遗址中,其竖穴式居住的床面上安放有多具伸展葬的遗体,这种房屋连同遗体一起掩埋的墓地称作废屋墓。从关东到九州地区,都发现有把遗骨装入瓮罐进行埋葬的习俗。这种葬法有些是单独埋瓮,还有些是把瓮装入棺之中再埋葬。 绳文葬法为土葬,墓地外部没有任何设施。然而,北海道地区发现许多环状列石围起来的墓地,外部是石墙内部为墓穴。这样的“配石遗构”式墓地与日本其它地区略有不同,独成一体。 弥生时代的埋葬方法以土圹伸展葬为主,尽管绳文时代也是把遗骸埋葬于土圹,但是到了弥生时期屈葬已不多见。考古资料显示,在北九州、濑户内和近畿地区,开始使用了木棺葬。另外,以弥生式土器的瓮或壶为棺的埋葬方法也频频出现。从本州的西部到西濑户内沿岸及北九州地区还盛行箱式石棺和石墓葬法。弥生时代的葬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陪葬品增多。除了单纯的瓮棺葬、石棺葬、木棺葬以外,有些坟墓四周还用方沟围起来。 古坟时期独具特色,坟墓的营造多为巨大坟丘。古坟前期坟墓的外观呈现前方后圆形,埋葬方法是在坟丘上挖一个竖穴,从土圹上方放入遗骸后掩埋。古坟后期埋葬设施建造圆形,坟丘的侧面有一入口,横穴式坟墓。横穴式石室或横穴内安放家形石棺、箱式石棺或木制棺椁,有些墓室内也有自绳文时代以来的土器棺和陶制棺。奈良县樱井市?山第三号古坟横穴式石室中还发现有合口瓮棺。 佛教传入日本之前,日本的葬法一直都是土葬。据《续日本纪》记载,文武天皇四年(700)三月十日,元兴寺和尚道昭圆寂,弟子依其遗言实行火葬,一般认为这是日本火葬的开始。2年后,持统女皇帝也进行了火葬。因此,8世纪以后,伴随着佛教文化在日本开花,日本传统的葬法发生了巨大改变,火葬在日本普及开来。 二、丧与葬之习俗 绳文时期埋葬的形态普遍盛行屈葬,伸展葬相对较少。绳文墓葬的实物信息虽然已经逐渐明朗化,但是对于它的葬礼习俗还是了解甚微。当今的人们只能根据已有的墓葬形态和土器、石斧、石棒等陪葬品进行合理分析。从这些陪葬品及葬坑周围的焚火痕迹等推断,他们在丧事之前举行过某种仪式。 中国史书《三国志“其死,有棺无椁,封土作冢。始死停丧十馀日,当时不食肉,丧主哭泣,他人就歌舞饮酒。已葬,举家诣水中澡浴,以如练沐。其行来渡海,谐中国,恒使一人,不梳头,不去虮虱,衣服脏污,不食肉,不近妇人,如丧人,名之为持衰。”依此记载,倭人死后要停尸十余日后埋葬,有棺无椁,实行土葬,封土作坟。在此期间,家人不食肉,丧主哭泣,他人就歌舞饮酒。丧事结束后,举家到水中沐浴。 另外,根据弥生时代的考古资料显示,冈山县吉备地方的墓葬中出土了大型壶和载壶的特殊器台,这些道具应该属于送葬礼仪用品。此外,畿内的方形周沟墓还出土了坟前祭祀用的土器,土器的某些部位有人为毁坏的痕迹,这些土器是死者生前的物品,为了避免死灵作祟,故意把它毁坏的。 三世纪末至七世纪末属于古坟时期,这阶段的石室墓与陪葬品,因时间的后移均有所不同。古坟前期,墓葬以竖穴式石室为主,陪葬品主要是带有浓厚巫的色彩的玉器、镜、陶俑等。后期的古坟,横穴式石室占主流,陪葬品有马具、甲胄、太刀、冠、装饰品、餐具和用陶土制作的房屋、动物及人的模型等等。陶俑频频出现在古墓之中,它是丧葬礼仪中常见的明器,至于它究竟起到什么作用,至今仍无定论。有人认为它是殉葬代用品,也有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