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娱乐化时代我们如何教学
娱乐化时代我们如何教学书籍简介:《娱乐至死》,尼尔2004年版。本书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
作者介绍:尼尔#12539;波兹曼(1931―2003),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直到2003年,他一直是文化传播系的系主任。2003年10月波兹曼去世后,美国各大媒体发表多篇评论,高度评价波兹曼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
一、年轻一代“轻松一点,再轻松一点”的阅读风格
一个月前,翻阅了2009年的《课堂内外》(高中版)。这本针对高中学生的杂志,走的基本是时尚路线,要的是休闲消遣,它不想板起面孔说教,也不想微言大义玩深沉,它追求的是一种“轻阅读”的风格:何必那么严肃,何必那么深刻,这世界大可轻松一点,再轻松一点。
检视这本杂志,我不止一次想起尼尔“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莺歌燕舞中的芸芸众生只是为了娱乐而娱乐,大众的快感不在于持续,而在于一瞬间感官冲击所带来的刺激与简单易懂不用思考的信息所带来的舒适感。
说《课堂内外》相当于一本“青少年时尚指南”也许有点苛刻,毕竟,在进入读图时代之后,妥协是难免的,权衡是必须的――做得太学术太古板太严肃不讨人喜欢。说来也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一个全民娱乐、集体搞笑的时代,消解崇高、解构经典、恶搞历史、窥视明星、戏说历史人物,这才是时代主流。
在娱乐的时代,思考变得是多么的费力。不娱乐,不搞笑,那就out了。作为一本以十八九岁年轻人为主要读者的杂志,当然更不能out。年轻人喜欢明星尤其是日韩明星,封面人物就大量选用日韩组合;年轻人喜欢时尚,那就全方位教导他如何成为时尚达人;年轻人喜欢动漫,那就告诉他如何制作动漫如何解读动漫;年轻人喜欢新鲜玩意儿,那就大篇幅介绍最新科技产品好让他们武装自己;年轻人喜欢出国留学,那就把加州闪闪发光的留学生活秀给他们看;年轻人喜欢古怪新奇最好不要费力气的工作,那就把世界上最梦幻的工作展示给他们看……
这是针对高中生的杂志,身处这样的杂志的包围,对于严肃而枯燥的课堂,学生该如何喜欢,如何投入?
二、校园中的娱乐化倾向
当然,并非所有的学生都会去读娱乐化的《课堂内外》,但他们还有《最小说》,他们有各式各样的日本动漫,韩国肥皂剧,网络游戏,他们还有一按遥控器就有无限选择的综艺娱乐类节目。这些五彩斑斓、光怪陆离的事物和学生的生活相互交织,塑造了他们审美观,也左右了他们的价值观,并且会在不经意中释放出娱乐的因子。这些娱乐因子在校园中游荡、融合、碰撞、激荡,慢慢形成一种将人裹挟其中、难以自拔的漩涡。
举个例子,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本学期我们组织了一场课本剧比赛并从中筛选出了几个节目进行汇报演出。主持演出现场的是初二年的几个学生,他们显然已经习得了时下许多综艺节目主持风格的精髓,一再地挑逗或者说耍弄观众,把搞笑进行到底,把娱乐进行到底。在我看来,那种主持风格是很成问题的,可学生们认为,那就叫“幽默”。
在这样一个娱乐至上的年代,课堂也无法免疫。如果组织课堂活动,学生大多是以“搞笑”为最高标准,各类莫名其妙粗制滥造的话语喷薄而出,让我惊讶于这些孩子的熟稔和老练,让我惊讶于他们怎么能个个无师自通,深谙搞笑之道,精于哗众取宠之术。这些搞笑的娱乐方式,炫目而肤浅,丰富而粗俗,在我看来,其实是对观众的不敬;而观众却照单接受乐此不疲。
这样的娱乐化倾向,经常会让我给学生上课时胆战心惊,尤其是在进行文本分析、语句赏析的时候,格外忧虑学生毫无兴趣并且认为我是个闷蛋。据说现在的大学教授上课如果不准备几个笑话,底下绝对没人肯听(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北京市某著名学府一名中文教授在年终评教的学生打分中,出人意料地居于末位,而“这位教授在全国业内向来以治学严谨著称”);所以老罗感慨说“好好的人民教师被逼到了相声界”;所以凤凰卫视的梁文道说他如果准备九个小时的演讲,就得拿出四个小时来说笑话,否则得当心被人丢臭鸡蛋。
我不知道是我不合时宜,还是这时代的娱乐元素已经深入骨髓,无法医治。而我之所以对娱乐与搞笑保持如此审慎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尼尔
三、教学与娱乐不可分?
波兹曼在书中说道,“电视对教育哲学的主要贡献是它提出了教学和娱乐不可分的理念。从孔子到柏拉图到洛克到杜威,没有人在他们对教育的论述中提出过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