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英文字体开发历史.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单的英文字体开发历史

简单的英文字体发展史 San Serif(无饰线):一种字母末端没有短线装饰线的字体。也被称为grotesque(荒唐的),lineal(线性的)或者gothic(野蛮的,哥特的)。典型的非饰线字样没有开始或者结束的笔画,所有起承转合的笔画,看起来也都是一样粗细的。   从80年代早期发端的小苗时至今日的参天大树,数不胜数的非饰线字样通过PostScript和OpenType技术被数字化和再设计,继续焕发着新的生命。这其中最著名的有:Neue Helvetica,Linotype Syntax,Frutiger Next,Optima Nova和Avenir Next。加上后起之秀如Tetria,Ambigue,Fedra,Textra和Noa,一个非饰线字体的时代来临了。   大写的非饰线体最早出现于公元前460至前430年的古希腊伯里克利时代的雕塑和碑刻中,在埃及的希腊风格时期,也常常出现在寺院的颁令、墓碑石和出土的陶罐绘纹上,最著名体现这一风格的,是刻有五十四行古希腊大写字母的罗塞塔铭文(Rosetta Stone)。公元前三世纪的古罗马书写体系中也包含非饰线体风格。从东西罗马帝国时期,到公元后十五世纪,大写的非饰线字样一直被应用于许愿、圣餐和祈祷等宗教活动中。他们也出现在硬币图案、蜡封图章、大奖章、墓碑石和建筑立面的雕刻上。   十八世纪早期,欧洲出现了如古文书学和考古学这样的新兴学科,他们着眼于对过去历史的发现,却影响了欧洲当时的文化。这种影响首先反映在了手写体的复古,之后波及至了印刷行业。1780年,深受传统熏陶的英国建筑师、泥瓦匠和工程师们,不论是设计图,结构说明书还是工程制图,都开始采用经典的、理性主义的非饰线大写字母印刷。   伴随着工业化和随之而来的理性主义社会理想的觉醒,非饰线体字样开始了它的回归之旅。有技术感、严谨而又自然的非饰线体十分适合做品牌的LOGO,用钢板加工的大尺度标牌现代而又不失细节之美,同时方便快速而高质量地印刷宣传文件。“工业化的艺术”,概括了这一阶段非饰线体的发展状况。   1796年,Alois Senefelder在慕尼黑发明了平板印刷术,这一发明大大促进了非饰线体在科技文献和工业刊物中的应用。   1800年左右,非饰线体在英国被应用于住宅、商店和酒馆的门牌号上。1816年,为了满足对于技术图书和制图出版物日益高涨的需求,伦敦铸字翻沙工William Caslon四世,设计了的一个28点(28-point)的非饰线大写字母表,并将之应用于平版印刷,取名叫“双行埃及式英语”(Two-Line English Egyptian),以迎合当时社会上对埃及的狂热追求。当然,这款字体起初并未引起多大的关注。   1932年伦敦印刷和铸字工Vincent Figgins,创造了一种有三种变体的非饰线大写字样,称为“双行初级非饰线”(Two-Line Great Primer Sans-Serif)。他是第一个使用“sans serif”来命名自己字体的人,sans借用的是法语单词,意思是“没有”。1835年,William Thorowgood出版了第一套非饰线小写字体,名为“七行荒唐”(Seven Lines Grotesque),于是“grotesque”(荒唐)这个词一夜间成了所有非饰线体的称呼,因为对于当时的读者来说,非饰线这种字体看起来真的是既荒唐又奇怪。   随着非饰线体的逐渐被接受,它主要被使用在广告和科技出版物上。到19世纪中叶,在德国出现了很多新的非饰线字样,具代表性的有:Bücher Grotesk, Liliput Grotesk(一个只有4-point缩简版本)和French Grotesk。   1880年左右,德国印刷商、东方学者Ferdinand Theinhardt接到柏林普鲁士皇家科学院的委托,为其设计了4种磅值的Royal Grotesk(皇家非饰线)字样。这一行动也标志着主流社会对于非饰线体的认同。   1908年,Hermann Berthold接手了Theinhardt的柏林字体公司。1918年,随着普鲁士君主政体的瓦解,Royal Grotesk(皇家非饰线)被改名为Akzidenz Grotesk Condensed,并入了Akzidenz非饰线体家族。   1900至1910年间,美国字体商Morris Fuller Benton开发出了许多美式的非饰线字体,或者称为“gothic”(野蛮的,哥特的)字体,如Franklin Gothic (1902),Alternate Gothic (1903)和New Gothic (1908)。稍后在1916年,英国的Edward Johnston为伦敦地铁指示系统设计了著名的Underground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