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饮食结构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讲稿
说起气候变化,人们常常想到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厂房里轰鸣作响的机器,工业园飘着黑烟的烟囱,低碳减排好像也只是企业家和政府的事情,但实际上随处可见的食物,供养我们的稻田,也是气候变化幕后的重要推手。下面我们将从粮食生产对气候的重大影响,肉类等食物的能源消耗,及力所能及的饮食结构改变三方面来阐述适当食素与节约粮食的减排方式的合理性。
粮食生产的代价(严峻的现实)
老师曾经给我们展示过地球夜间的灯光分布图,我们看到了人类这种生物依靠能源对地球的统治程度。而在白昼,从卫星上我们可以看到城市,油田,甚至海上的渔船队,现在我们来细致研究一下我们在白昼看到的地表景象。
这是一个叫朗多尼亚的地区,位于巴西亚马逊盆地的中上部,如果你仔细观察左图的右上角,会看到一条极细的白线,那是兴建于1970年代的道路,而右图是2010年同地区的景观,我们将发现这些道路四处延伸,而道路的尽头是雨林中的小空地圈养着一些牛,这些牛变成牛肉运往巴西和阿根廷进入人类的腹中。而如今这种森林经砍伐后的鱼骨形状遍布热带。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他的邻居,在亚马逊盆地和玻利维亚的边界,如果仔细观察可以看到一条白色的细线横穿过一条类似裂缝的地方,我们可以想象一位孤独老农伫立在原始森林中可能只是带走这几日的生活所需,而看一下右图,到了2003年我们看到的景象和上幅的右图十分相似,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是大片的黄豆田,这些黄豆运往中国和欧洲作为动物的饲料,尤其在疯牛病爆发后,为防止疾病的传播,我们不再用动物性蛋白喂食,而使用更多的植物性蛋白因此黄豆的需求激增,这显示了贸易和全球化确实使我们与看似和自己无关的,像热带雨林这样的全球环境紧密相连。
而如果我们多留心就会发现不仅是热带雨林,全球还有很多地表景象遭到破坏,转变成粮食和其他作物的产地。
我们已经习以为常食物在何时何地都可以唾手可得的生活,但大家又是否了解是什么在供养我们的城市,世界上有多少土地被用于生产粮食,他们位于何处?未来将会有何变化?
下图是根据人造卫星搜集的信息和地表数据绘制的全球农地规模。显示了农业分布于地表的情形。绿色区域是种植作物的地方(小麦黄豆玉米)相当于16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将这些土地集中在一起相当于一个南美洲的面积。褐色的区域是牧地及放牧区,动物生活在这里。这片区域大约30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非洲的面积,十分广大也可以说是地球上最肥沃的土地(剩下的是撒哈拉沙漠,西伯利亚和雨林深处)我们已经使用了地球大部分的陆地,可以看到有将近40%的土地被用于农业,比令我们怨声载道的居住地大60倍(郊区和居住的城市)。
在我们将广大土地用于农业生产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水源用于种植。让我们来看一个极端的例子,咸海。咸海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内流咸水湖,原为世界第四大水体。水源主要依赖阿姆河和锡尔河。咸海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之一,但是,由于大量的河水用于农业灌溉项目,进入20世纪后半叶,咸海开始呈现戏剧性的快速萎缩。左图展示了咸海1973至今每隔几年的变化,这不仅是水量或海岸线的变化,而是整个区域环境的变化。曾经位于咸海中心的一个难以抵达的小岛以前是苏联的的生化武器试验点,而现在人们可以步行到那里,原本沉在湖底的有毒废弃物也逐渐分解到大气中(前苏联不重视环保的结果),咸海独有的20种鱼类中现在有19种已经灭绝,这简直就是一场环境的浩劫。我已经使用了地球上现有的50%的淡水,这其中光是农业就占了70%,在我国这一现状更加严峻,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远低于0.7-0.8的世界先进水平;单位用水的粮食产量不足2.4斤/立方米,而世界先进水平为4斤/立方米左右。相当于每生产1公斤粮食就要消耗800公斤水。每年用于灌溉的水量相当于2800立方公里。听到这个数据你可能会惊叹仅仅是生产不包括运输,人工,化肥等投入,粮食的生产就已经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为何我们在学校食堂查到两毛一两的米饭,除了学校的补贴我们还拿了大自然的津贴,这是典型的外部经济效应。
除了土地占有和水源消耗,粮食生产对气候的重大影响的第三个方面就是对大气的影响。谈到大气污染我们想到的大多与能源有关,但实际上农业也是温室气体最大来源之一。如果考虑放火开荒,和稻谷产生的甲烷,和使用肥料产生的一氧化二氮(大气中一氧化二氮的含量虽约仅为二氧化碳的9%,但其产生的温室效应却是二氧化碳的310倍) 事实上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层中温室气体有30%来自农业。远大于所有的交通工具电力设施,制造业排放量。开荒种田本身就是对土壤碳库的释放。
即使我们没有意识到,但事实是惊人的,农业简直主宰了地球,占用40%的地表,消耗70%的水源,释放30%温室气体,是全球环境中的氮磷量倍增,污染河流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