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一 章庭 审述 评
对刑诉法修改后 的庭审模式 的正确定位是 出庭支持公诉首先
要 明确 的问题 。我 国刑诉法修改后 的庭 审模式既不是控辩式 ,也
不是纠 问式 ,而是在原有 的受职权主义影 响的庭 审模式 的基础之
上 ,适当吸收了当事人主义对抗庭审模式的积极因素 ,建立的具有
中国特色 的庭 审模式 。
一 、保留了受职权主义影响的庭审模式的基本作法
修改前 的庭 审模式受大陆法系职权主义 的影 响,强调发挥侦
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职权作用 ,尤其是法官在审判 中的
主 导作用 。新 的庭 审模 式仍然保 留 了大量 的原有庭 审模 式 的作
法 :提起公诉时移送主要证据的照片或复印件 ;法官可 以直接讯 问
被告人、询 问证人等 ;法官可 以主动调查核实证据 ;合议庭对案件
的决定作用还受到一定 的限制 ;保 留了审判委 员会对案件 的决定
作用 ;保 留了在法庭上可 以宣读未到庭证人的证言材料 ;要求庭审
后移送案件材料等等。
二 、吸收了当事人主义对抗庭审模式的积极因素
控辩式庭审开庭审判采取对抗程序 ,强调控 、辩双方 当事人
在刑事诉讼 中处于主导地位 ,互相对抗 、争辩 。而法官处于 中间
裁判 的消极地位 ,充当冲突双方 的公断人 。这种 审判方式注重被
告人 的权 利 ,没有充分保护 被 害人 的合 法权益 ,不利 于打击犯
罪 。我 国修改后 的刑诉法对庭 审模式 由法官主 审转换成公诉人讯
问,由法官当庭核实证据转换成公诉人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当庭
举证质证 ,增加 了庭审的对抗性 。但这种庭审模式不是完全意义
上 的当事人主义 ,只是吸收了当事人主义庭审模式的一些积极 因
素 :一是确立 了被告人双重诉讼地位 。被告人在刑事诉讼 中既为
诉讼主体又是诉讼客体 。被告人在法庭上有如实 向法庭供述其犯
罪行为 的义务 ,被告人 的供述是刑事诉讼七种证据 中的一种 ,被
告人 的供述通过其他证据 的印证 ,可 以作为定案 的依据 。同时 ,
刑事诉讼法 的修改加大 了被告人 的辩护权 ,加大 了被告人 同公诉
方 的对抗力度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刑诉法 的修改确立 了被告人
在法庭 审判 中的主体地位 。二是被害人 当事人化 。明确 了被害人
在法庭 审理过程 中的诉讼地位及其权利 。在法庭 审判 中,被害人
有权讯 问被告人 、询 问证人 、调查其他证据 ,有权要求法庭调取
新 的证据 ,有权在庭审时发表意见并进行辩论 ,基本上具备 了刑
事诉讼 当事人 的权利 。其实际上 的诉讼权利与被告人基本对等 。
三是突 出强化控辩双方 的举证责任 。控辩双方负有举证责任 。四
是实行控诉职能和裁判职能相分离 。这是庭审模式改革 向当事人
主义转化最 明显 的标志 。五是强化 了合议庭 的职能 。加强 了合议
庭在审理案件 中的决定作用 :明确 审判委 员会讨论案件 的范围只
限于 “疑难 、复杂 、重大 的案件 ”,把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 的权
力赋于合议庭 ,尽量避免审者不判 ,判者不审的现象 。六是增加
了简易程序 。控辩式的庭 审方式是高成本 的诉讼 ,因此 ,设置简
易程序对案件进行分流 ,是实行当事人主义对抗庭审模式必要 的
措施 。
三、建立 了具有 中国特色的庭审模式
新 的庭审模式是在原有 的庭审模式基础上进行 了一定程度 的
改革,但是又没有实施当事人主义的对抗式庭审模式,而是在受
职权主义影响的庭审和当事人主义的对抗式庭审之间选择 了一条
中间路线,即努力创造一种符合 中国国情富有 中国特色的庭审模
式 。
、特殊 的公诉方式 。现行公诉方式既不是原有 的庭审模式 中
的全案移送 ,也不是当事人主义的一本状主义 。采取原有 的全案
移送,容易导致法庭判案先定后审,使法庭审判流于形式;采取一
本状主义,我国目前的司法水平又难以适应,会降低打击犯罪的力
度。因此,在刑诉法修改过程中,根据我国目前实际的司法水平采
取了折衷作法,在移送起诉书的同时,还要移送主要证据的照片或
复 印件 。
、特殊 的庭前审查程序 。法庭开庭前的审查既不是原来庭审
模式中的实体审查,也不是当事人主义方式中的程序审查,而是既
有实体审查又有程序审查,从立法上来讲,主要是程序审查① 。
、特殊 的公诉机制 。一方面表现在行政管理体制与公诉机制
的混同。现在检察机关 内部对案件 的处理决定完全是按照行政管
理方式决定的,案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 国经济体制改革》军事谊文出版社.pdf
- 《中 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西方经济学研究》经典读本.pdf
- 《中 国经济体制改革通论》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pdf
- 《中 国经济通史 辽夏金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pdf
- 《中 国经济通史 元代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pdf
- 《中 国经济通史》湖南人民出版社.pdf
- 《中 国经济形势与展望 1999-2000》发展出版社.pdf
- 《中 国经济预测与分析》经典读本.pdf
- 《中 国经济增长报告 2006 对外开 放中的经济增长 2006 Economic growth the openning-up to the outside world》经典读本.pdf
- 《中 国经济增长数据可信度检验研究 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经济管理出版社.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