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兰亭集序王羲之.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7课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一、焦点问题 1.生命与死亡何以成为文艺创作之永恒主题? 2.《兰亭集序》何以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二、背景材料 《晋书·王羲之传》载他在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偕当时名士孙绰、谢安等四十一人宴集于山阴兰亭。 《世说新语》刘孝标注说,当时有右将军司马孙丞公等二十六人赋诗,王羲之冠以序文,即此文,系东晋南朝散文一篇代表作。 二、背景材料 1.生平与书法艺术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出生在山东琅琊,十五岁随家族东渡,寓居建康乌衣巷。 王羲之既有洒脱漂亮的外在风貌,“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二、背景材料 1.生平与书法艺术 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很高,不仅全面精通古代各种书体,而且创造出一种适应时代需要的新体,并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风格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背景材料 2.关于王羲之的传说 二、背景材料 3.关于《兰亭集序》的争议 清朝乾隆时代 民国时期 建国后 二、背景材料 4.东晋时期的士风与士人心态 魏晋名士崇尚自然的审美情趣与精神风貌。 六朝文人强烈的生命意识。 三、文本内涵解析 文风:清雅俊秀 创作的秘密:心理的超越 欢乐易逝与人生苦短 生命体验与创作中的心理超越 三、文本内涵解析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交代缘起 三、文本内涵解析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兰亭山水景色之美 流觞曲水之乐趣,有自然美趣。 三、文本内涵解析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人生之乐趣。 在叙事中穿插风光景色描写,自然流露出作者的胸襟与趣味。 三、文本内涵解析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三、文本内涵解析 向之所欣,俛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三、文本内涵解析 转而写内心的感慨。 人生短促,乐事转眼即逝。 只能回顾往事求取安慰。 这种生灭的悲哀是历史的永恒。 三、文本内涵解析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三、文本内涵解析 王羲之总结创作经验: 创作的心理动因,是由于珍惜生命,痛惜生命短促与死亡。 他认为,文学创作中存在着一个生命与死亡的永恒主题。 三、文本内涵解析 2. 作者创作此文的心理特征: 排遣心理郁结。 期望超越死亡与失落,唤起共鸣。 三、文本内涵解析 就全文的感情基调来说,珍惜人生自有其积极意义,而过分强调死亡的悲痛,则是消极的,这反映出六朝文人在动乱社会中比较普遍的对于生命短促的哀感。 四、文本风格分析 1. 完整有机的结构 2. 简洁清雅的文笔 3. 精警自然的议论 五、思考与讨论 1. 关于王羲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他的事迹或传说? 2. 找出文章中至今仍有活力的成语、词组。 3. 你觉得作者对文学创作心理动力的分析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看法。 * * ︽寒切贴︾ 唐太宗 巧赚《兰亭》 吴道子《萧翼赚兰亭图卷》 *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