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热儿童应避免过度治疗
发热儿童应避免过度治疗【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490-01
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门诊,急诊原因,一旦儿童发热,不管是父母,或者是祖辈家长,都会很紧张,焦虑,家长往往缺乏正确处理的方式,过度应用退热药,过度使用抗生素,频繁就医,导致患儿被迫接受不必要的检查和伤害,并大大增加院内感染的风险。
说到发热,首先要知道产生发热的原因,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热是机体抵抗外界侵袭的一种方式,按大类分,可以分为感染性发热及非感染性,根据笔者工作经验,多数情况是感染性发热引起的。下面介绍常见发热疾病的原因及表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1、 感染性发热:儿童免疫功能尚不健全,特别是6个月至2岁之间的更易受到外界感染,6月内婴儿体内仍有母体怀孕期间通过胎盘输入的免疫球蛋白,相对而言不易发生感染。感染性疾病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非典型病原体性。
细菌性的,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喉炎、肠炎、阑尾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败血症等;在细菌感染中,需要特别注意的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前者可以引起扁桃体化脓,急性喉炎,后者可以引起链球菌感染后肾炎,需特别注意,还有结核,目前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
病毒性的,最为常见,排前三位的便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这三个疾病都可以通过空气或接触传播,常在儿童密集场所流行,另外流行性的还有手足口病,甲型流感。另外还有出疹性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如水痘,麻疹,风疹,因为免疫接种的普遍应用,发生率已逐年下降。
非典型病原体:相对于细菌,病毒以外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支原体感染,常见于学龄期儿童,约占5岁以上儿童支原体肺炎发生的一半,还有衣原体,立克次体等,在6个月以下特别是新生儿中,需注意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肺炎,常可通过母体产道感染。
2、 非感染性发热:在儿童期,相对而言少见,特别是在门诊,但非感染性疾病谱非常广,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疫苗反应、药物热;大量组织坏死或破坏,如大面积烧伤、急性溶血、白血病、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及其他恶性肿瘤等。还有一部分并不少见的原因是捂热综合症,因为保暖过度所致的高热,酷热的时候引起暑热症。
了解了发热的原因以后发现需要担心的疾病太多了,于是很多家长在原因不明,甚至是体温也不清楚的情况下就反复应用退热药,其实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初起症状,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先不要急于为孩子退热。发热时机体的各种免疫功能都被“激活”,更加敏捷,新陈代谢加快,抗体合成增加,吞噬细胞活性增强等,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有利于患儿恢复,同时,感染不同病原体后,表现出的发热的热度、热程、热型各不同,医生通过观察发热的变化,易于诊断疾病。 因此,在不清楚发热的根源是什么的时候,急于用药物强行降温,不仅退热药本身可能会有副作用,而且挫伤了机体的自然防御能力,反而支持了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使病程延长,可能因退热而掩盖了症状,造成原发病的诊断困难,延误治疗。
关于退热药,2011年2月多家媒体报道了称为“夺命退热药”的解热镇痛药——尼美舒利,掀起了一阵风波,笔者也曾遇到过反复3次肝功能损害的患儿,一周内肝功能即恢复,询问病史后和尼美舒利应用有明显关联,故在2011年5月国家药监局发出通知,限制尼美舒利的应用,“禁止其口服制剂应用于12岁以下儿童”。不仅尼美舒利,所有的退热药都可能存在潜在的副作用,所以家长有必要了解退热药的应用原则:
1、 非高热不用退热药 39℃是用药的临界点,体温高于39℃易发生热性惊厥,故在物理降温作用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应用退热药,对于既往惊厥史的儿童,38.5℃需考虑应用退热药,而对于中低热,以物理降温为主。
2、 注意用药间隔 药物一般通过肝脏代谢,退热药应用间隔超过4小时,每次用一种,换用另一种药物也需间隔4小时。
3、 用量尽量少 对儿童用药,多数需根据体重计算,不可超量使用,在起效的情况下,尽量用量少,以减少副作用发生的可能。
4、 小婴儿避免使用 对6个月以下小婴儿,应尽量避免使用,因为肝脏解毒功能不完善,更易发生毒副作用,松开包被,温水擦身等物理降温一般有效。
在儿童发热后,很多家长都会从家庭药箱中拿出抗生素来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病毒感染机会更多,滥用抗生素不仅在家庭中,甚至在各个层次的医院都是严重的问题,在没有充分依据时,医生仍开出抗生素处方,不仅在中国,在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抗生素滥用更加严重,导致“超级细菌”在印度等国家流行,从2012年开始国家药监局及卫生部严格加强抗生素应用管理,分级使用,应用高级抗生素时需留取病原体标本,相信通过多方努力,这个问题可以逐渐解决。
对待儿童发热,家长该如何做呢
1、 休息 多卧床休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2套.docx VIP
- 肺弥漫性微小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共63张PPT】.ppt VIP
- DB23T 3469-2023 高寒地区公路工程振动拌和水泥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pdf VIP
- 亚磷酸铝 阻燃协效剂.pdf VIP
- DB23T 3504-2023 湿地资源分布图制图规范.pdf VIP
- DB23T 3528-2023 黄芩与油莎豆间作保苗培肥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pdf VIP
- 一种高分散且有机亲和的亚磷酸铝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VIP
- XF 95-2015 灭火器维修 消防标准.docx VIP
- 托福阅读真题(含答案)20140419Reading.docx VIP
- 高三班家长会课件.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