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墓室壁画在美术史中地位
墓室壁画在美术史中地位[摘要] 墓室壁画,不仅体现着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反映着人们的宗教取向,更为可贵的是通过对墓室壁画的研究,填补早期传世绘画作品的缺失,能够明确地认识古代绘画各时期的变革及其传承关系,构建完整的美术史教学过程。
[关键词] 墓室 壁画 美术史教学
唐代之前的中国美术史,绘画是作为巫术或者礼教的一种仪式所存在。巫术和礼教,需要用各种手段来表现,绘画就是一种“形象”的手段,但绘画概念和意识未取得独立的地位,画家个人的地位也是不存在的。所以,唐代之前的绘画艺术是淹没在社会礼教之中的,而画家作为个人也是淹没在整个社会群体之中的,美术史虽然提及一些画家的名字,但非常含糊。同时,绘画主要以殿堂、寺庙墙壁为载体,因时代久远,随着殿堂、寺庙的倒塌,绘画作品也已荡然无存,因此,美术史把唐之前称为无名的美术史。所谓无名,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没有传统观念上的绘画实物留存(卷轴画),二是及少有画家留名。对于这段美术史的研究和教学,以往主要依靠文献记述和少许宋代以后摹本,随着考古资料的渐趋丰富,墓室壁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实物资料,不仅能联系文献,具体认识各个时期绘画艺术的成就,而且弥补了早期传世绘画作品的缺失,能清楚地了解到古代绘画发展的一些重要环节,明确认识古代绘画各时期的变革及其传承关系,已成为美术史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重要组成部分。
墓室壁画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只有文献资料,没有实物发现,现存最早的墓室壁画,始于西汉。从西汉到清代,各个时期的墓葬中都有壁画发现,其中以汉唐两代墓室壁画最为兴盛,艺术价值也最高。
以图绘形式装饰墓室的行为虽然在汉代之前就已经出现,但是把墓室壁画作为一种思想和观念的载体,并最终演变为一种丧葬文化现象,却是始于汉代。汉代统治阶级推行儒家伦理政治,在儒家看来“孝道”是人之本性,只有个人对自己长辈“孝亲”,才能达到日后“忠君”,并把忠、孝作为人品的评价标准,人们在丧葬形式上比高低,以博得“孝”的桂冠,显名于世,因此,厚葬之风风靡全国。仿照生前住宅形式,营造大规模的地下墓室,除了贵重器物和陶俑殉葬外,还流行在墓壁上绘制壁画,描绘死者生前的权势和财富,以及表现死者道德观念理想的各种神话、历史故事。西汉墓室壁画题材多见驱难逐疫、祥瑞升仙以及历史人物,代表性的有广州象岗山的南越王墓、河南永城芒山柿园的梁王墓、洛阳卜千秋墓以及河南烧沟61号西汉墓,其技法是在涂有白粉的墓砖上先用墨线勾画轮廓,再平涂设色,最后勾勒局部形象,常见的颜色由朱、紫、绿、黄、黑、赭石等。
到了东汉,墓室壁画以宣扬死者生前殊荣和仙国盛宴的图像为题材,内蒙古和林格尔墓室壁画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现存画面50多组,面积超过100平方米,墓壁绘有城池、幕府、官署、楼阁、官舍、庄园等各种建筑,并有车马仪仗、宴饮府厨、乐舞百戏等场面,有农耕、牧放、养蚕、渔猎等劳动生活的场景,画中笔法简洁豪放,线条粗旷劲利,对不同身份、性格的人物都描绘得淋漓尽致。
唐代墓室壁画大多集中于西安,保存较为完好,不仅真实刻画当时的人物、器用、车马以及宫廷贵族的生活,而且用娴熟的技法表现出各种人物的精神面貌,所绘人物神态安详,相互呼应,生动传神,艺术水准较高,特别是章怀太子李贤、永泰公主李仙惠、懿德太子李重润等墓的墓室壁画,形制宏伟、内容丰富、技法熟练,可谓集唐代墓室壁画之大成,显示了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成就。
汉代是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随着汉灵帝鸿都门学的创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培养文艺人才的学校,在民间画工之外,开始出现几种不同的绘画群体,分别是尚方画工(即宫廷画家)和文人画家。对于墓室壁画的作者,目前尚无资料查证,但作为厚葬的产物,同帛画、像石画、画像砖一起服务于王公贵胄,其绘画风格和形象必然受宫殿壁画的影响,能够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的绘画水平,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艺术水平和时代特征。
根据《历代名画记》和《唐朝名画录》等画史文献的记载,唐代绝大多数有名的画家都画过寺庙和宫殿壁画。作为墓室壁画的绘制也众说纷纭,据《旧唐书·志二四·职官三》的记载,应该属于“将作监右校署”的工匠所画。[1]薄松年先生认为属于“宫廷画工或技艺熟练的民间画工之手。”[2]黄苗子在《唐墓壁画琐谈》中认为唐墓壁画“应是属于唐代匠作监右校署的工匠们的作品,是由全国各地挑选到长安来服役的”。[3]巫鸿认为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的风景壁画和李思训有必然的联系。“李思训曾直接参与和影响了这个墓葬的设计建造和装饰:第一,中正卿的职责之一是为皇室成员安排葬礼,懿德太子重新安葬在当时具有非同寻常的政治意义,很难设想作为“中正卿”的李思训未参如这个活动。第二,墓葬前室屋顶上的一则题记称,一位姓杨的画家向懿德太子表示“愿得常供养”。有人曾认为这位画家即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