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一、羊膜卵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卵 黄 囊 自消化道后部发生的一个盲囊状突起,囊壁的内层是内胚层,外层是中胚层。位于羊膜和绒毛膜之间,是胚胎的膀胱同时也是呼吸器官。 羊膜和绒毛膜 胚胎发育到原肠胚后,胚体周围发生向上的环状皱褶,在上方汇合打通,形成两层膜,外层为绒毛膜,其内外两层分别是中胚层和外胚层;内层是羊膜,其内外两层分别是外胚层和中胚层,羊膜形成羊膜腔包围胚胎,内充满羊水。 二、躯体结构 1. 外形:头、颈、躯干和尾 2. 皮肤 3. 骨骼系统 次生腭 由前颌骨、上颌骨、腭骨、翼骨联合形成后延的腭,使内鼻孔后移。 由胸椎、肋骨、 胸骨尾成的骨框, 保护肺、心。并有 呼吸运动作用。 头 骨 5. 消化系统 (1)口腔与咽有明显分界,有发达的口腔腺。 6. 呼吸系统 7. 循环系统——不完全双循环 8. 排泄系统 9. 生殖系统 10. 神经系统 11. 感觉器官 (2)视觉——眼 (3)听觉 (4)红外线感受器 第二节 爬行纲分类 现存爬行动物约有6550多种,分为喙头蜥目、龟鳖目、蜥蜴目、蛇目和鳄目,我国约有380多种,除喙头蜥目外,其余4目国内均有分布。 一、爬行动物的起源及适应辐射 1. 爬行动物的起源:爬行动物是从古代两栖类的坚头类演化来的。现今所知的最古老的类爬行动物化石是蜥螈(或西蒙龙)。 二、爬行纲的分类 2. 蛇颈龙类 3. 翼龙—飞翔的爬行动物 兽脚类 鸟龙类 (二)现存的爬行动物 2. 龟鳖目 (3)海龟科:海龟、玳瑁。 (4)棱皮龟科:棱皮龟 (5)鳖科:鳖、鼋 3. 蜥蜴目 现存3750种,我国有150多种。 (2)鬣蜥科 (3)石龙子科 (4)蜥蜴科 (5)蛇蜥科 (7)巨蜥科 4. 蛇目 中国水蛇 银环蛇 (1)嗅觉:鼻腔,首次出现鼻甲骨,上面分布有嗅上皮。 犁鼻器:又称贾氏器,是Jacobson氏首次在反刍类和啮齿类中发现。是四足类的特征之一,是嗅觉辅助结构。 鼻甲骨:由鼻腔外侧壁突入腔内卷曲而成的骨性突起。 首次出现在两栖类。由薄软骨围成,内壁有嗅黏膜分布。通常位于犁骨上方,因而称犁鼻器。在爬行类犁鼻器和鼻腔分开,直接开口在口腔。 除部分种类外都有眼睑、瞬膜和泪腺。视觉调节通过改变晶体与视网膜之间的距离和改变晶体的形状来控制的。有锥状突和巩膜骨 首次出现外耳道和正圆窗。蛇类适应穴居生活,中耳、鼓膜和耳咽管均退化,耳柱骨仍保留可通过下颌骨接受从地面传来的声波。 红 外 线 感 受 器 2. 爬行类的适应辐射:最原始的爬行类为杯龙类,出现于古生代石炭纪末期,至中生代三叠纪灭绝。其头骨不具有颞孔,称无颞孔类。所有各类爬行动物均是杯龙类的后裔。 在一亿年的漫长岁月中,躯体结构、生活习性和食性均向着专一化的方向发展。中生代的气候十分稳定,季节的以及纬度变化的温差均较轻。 但在中生代末期,地球发生强烈的造山运动,导致气候、环境巨大变更,给狭食性的爬行动物带来巨大的威胁。同时恒温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的兴起,使古爬行类在生存斗争中居于劣势,导致大量的死亡和绝灭。 中生代是爬行类的时代,在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环境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古爬行动物,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中游的,尤以体躯巨大的恐龙,可称地球上的一霸。 身体似鱼,体长可达10米,四肢变成鳍脚,肉质背鳍。卵胎生。我国安徽龟山巢湖龙化石发现于三叠纪早期,为世界上最早的鱼龙化石。西藏喜马拉雅鱼龙,是对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时采得的。化石地点位于海拔4800米的高山上,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脊椎动物化石产地。结合其它方面的资料可推断,“世界屋脊”在一亿八千万年前是一望无垠的大海。 (一)已灭绝的爬行动物 1. 鱼龙类 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至白垩纪末期全部绝灭。可分为两支,一支是蛇颈龙类,身体扁宽,脖子很长,可达身体的两倍,像一只乌龟的身上贯穿一条蛇一样。四肢变成鳍状。另一支叫上龙,脖子比蛇颈龙短,但头骨和颚骨伸长。 前肢变成飞行器官,第四指加长与腹侧延伸出的薄膜和后肢相连成翼。膜间没有支持结构,只可滑翔,捕鱼为食。包括两类,喙嘴龙和翼手龙,在白垩纪末期全部灭绝。我国曾在山东和新疆等地的白垩纪地层中发现过翼龙化石。 4. 恐龙—恐怖的蜥蜴 最早出现在一亿八千万年前的三叠纪中期,于中生代末期灭绝。是当时种类多,分布广的一个类群。包括两大类群,蜥龙类和鸟龙类。 蜥龙类 虚 骨 龙 食肉恐龙 蜥脚类 植食性,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鸟龙中最原始的类群 最早灭绝的恐龙 最后出现的恐龙 全身披甲的恐龙 鸟脚类 剑 龙 角 龙 甲 龙 1. 喙头蜥目 原始的陆栖种类,头骨具有原始的双颞孔。现存的只有楔齿蜥一种,分布于新西兰,数量极少,濒临绝灭的边缘,有“活化石”之称。 是爬行动物中的特化类群,杯龙类的直接后裔。现存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