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生物功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系统的生物功能

一、简答题 1.答:1.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2.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3.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4.生态系统个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超过6个。 5.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其早期阶段和晚期阶段具有不同的特性。 2.答:1.生产者:是指能够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包括所有的绿色植物和能够进行化能合成的细菌。是其它生物的根本食物来源,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2.消费者:是指依靠活的动植物为食的动物。他们将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进行传递,实现能量的转化。 3.分解者: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其它腐食性动物。分解生物的残遗物,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进行再循环。 3.答:1.水的循环:水从地球表面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圈,同时又不断从大气圈通过降水回到地球表面,每年地球表面的蒸发量和降水量是相等的。 2.气体型循环:凡属于气体型循环的物质,其分子或某些化合物常以气体形式存在并参与循环过程,如CO2、N2、O2等。 3.沉积型循环:参与沉积型循环的物质,其分子或化合物绝无气体形态,这些物质主要通过岩石的风化和沉积物的分解转变为可被生态系统利用的营养物质,如P、Ca、K、Na等。 4.答:1.收获量测定法,又叫收割法,适用于陆生生态系统的草地、冻原、沼泽和某些灌木占优势的植物群落; 2.氧气测定法,又叫黑白瓶法,适用于水生生态系统; 3.CO2测定法,适用于陆生生态系统; 4.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适用于测定稳定状态下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转换率; 5.叶绿素测定法,广泛应用于水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测定; 6.pH测定法,应用于水生生态系统。 5.答:分解效率高是由于其具有两种适应: 1.生长型:群体生长:表面扩散快收,有利于侵入微小孔隙。丝状生长:能穿透和入侵有机物质深部,破坏弱键,营养传递快。 2.营养方式:细菌和真菌分泌细胞外酶,使底物分解为简单的分子状态,然后吸收,是一种节能方式,与动物不同,动物是先摄食,再吸收,消耗能量大。另外,真菌具分解纤维素、木质素的酶,可分解植物性死有机质,细菌在极端的环境中(如缺氧时)可活动,两者结合,分解效果尤佳。 6.答: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变化的; 2.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3.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过程中是不断减少的; 4.能量流动的过程中,质量不断提高。 7.答:1.陆地比水域的初级生产量大; 2.陆地上初级生产量随纬度升高而逐步降低; 3.海洋中初级生产量有由河口湾向大陆架和大洋区逐渐降低的趋势; 4.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往往随系统的发育年龄而改变。 8.答:1.陆地生态系统中,光、CO2、水和营养物质是初级生产量的基本资源,温度和氧气是影响光合效率主要因素。而食草动物的摄食则是减少光合作用的生物量。 2.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光是影响海洋、湖泊生态系统的最重要因子。除光因子外,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合温度条件是海洋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因素。在淡水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主要是N、P)、光照状况以及植食动物的取食量是初级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9.答:由于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是有限的,而这些能量在能流过程中有巨大的损失(约90%)。较高的营养级(5-6级之后)的生物就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以维持自身存在。所以营养级的数目一般不超过6个。 10.答:1.分解者生物。分解过程是由许多生物共同完成的,它们统称为分解者。分解过程主要是在土壤中进行的,分解者主要包括土壤生物和部分地表生物。真正的分解者主要是指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土壤动物在分解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食腐性动物、食菌性动物、食根性动物和一些捕食性动物。 2.待分解有机物质资源。待分解有机物质资源的物理的(表面性质、机械结构等)和化学的(营养物、生长因素、刺激摄食等)性质影响分解的速率。就物理性质而言,有机物质的相对表面积越大,越容易分解;动物性有机物质比植物性有机物质易分解;植物的不同部位分解速率不同,落叶一般比枯枝易分解。 3.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通气状况、土壤pH状况。 11.答:1.普遍性;2.传扩性;3.永续性;4.时效性;5.分享性;6.转化性。 12.答:1.物理信息;2.化学信息;3.行为信息;营养信息。 13.答:1.生态系统的信息量与日俱增; 2.生态系统信息的多样性; 3.信息传递方式的复杂性; 4.生物物种信息的储存量大; 5.大量信息有待于开发。 14.答:1. 信息的产生;2. 信息的获取;3.信息的传递;4.信息的处理;5.信息的再生;6.信息的施效。 15.答:1.阳光与植物之间的信息联系; 2.植物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