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江西省出土六朝青瓷探究当时社会文化习俗
从江西出土六朝青瓷探究当时社会文化习俗
罗劲松
六朝时期的江西陶瓷业有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进步,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江西是我国原始瓷重要产地之一,有着较好的制瓷基础。至六朝时,青瓷器已普遍烧造使用,陶器在日常生活中已退居次要的地位。自二十世纪五十至九十年代,江西考古工作者在全省各地先后发掘了几百座六朝墓,出土了大批青瓷器。
对于六朝墓葬出土的这些瓷器,多数学者都简单地将其划分为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器和随葬冥(明)器两大类。这种分类,由于缺乏充分依据,往往混淆不清。分类的目的,是对其功用进行研究。由于分类不当,对这些瓷器的功用自然也就认识不清。因此,有必要开展新的分类和功用研究工作,以便让这些出土文物发挥其历史研究价值。
本人新近反其道而行之,从功用出发,对六朝墓葬出土青瓷重新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类瓷器所蕴含的社会文化习俗进行了简单的探讨。这种研究尚处于尝试阶段,难免贻笑大方,但目的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对六朝种类丰富、造型各异的瓷器给予更多的关注。
本人将六朝青瓷按其功用大致分为四类,一为反映农耕经济生活场景的瓷器,如房屋、杵、臼、谷仓、灶、井、灯、火盆、熨斗、碗、盘、碟、钵、鸡鸭牛马等家禽家畜,这类瓷器过去一般被称为冥(明)器;二为反映茶文化的饮茶用具,如托盏、托杯、擂钵、带盖钵、盅、五盅盘、盘托三(五)足炉等;三为反映酒文化的饮酒用具,如盘口壶、鸡首壶、罐、尊、耳杯、盏、凫头勺(带柄钵)、盘托炉、鐎斗等;四为反映医药卫生文化的卫生用具,如唾壶、净手壶、匜、盆、虎子、厕所等。其他还有反映文人文化的砚台、水盂、注滴等文房用具以及各类主人侍从俑等。下面即分类介绍。
一、从牛羊成群、鸡鸭满圈看当时的农耕生活
中国人崇尚孝道,主张“事死如事生”、“厚葬以明孝”,将生、死、丧看作人生三件大事。佛教传入中国后,“灵魂不灭”、“来生转世”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丧葬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六朝墓葬出土的大量瓷器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些反映死者生前生活场景的所谓冥(明)器,有居住用的房屋,杵、臼、谷仓等粮食加工工具,碗、盘、碟、钵、灶等饮食器具,水井、灯、火盆、熨斗等生活用具,还有大量的鸡、鸭、鸡笼、犬、羊、猪、牛、马等家禽家畜,一派牛马猪羊成群,鸡鸭鹅满圈的六禽兴旺景象。从这些出土文物,可以看出江西及南方各地地主庄园经济发展的概况。
立鸟谷仓 1997年南昌县小兰乡西晋元康七年(公元297年)墓出土。仓体近球形,平底。近顶部和腹部分置三周凸棱。顶部立一鸟。腹中部开一方形仓门,门两侧各置一有孔耳形门套,带钮方形仓门板与其组合配套使用(照一)。通体施青绿釉。该仓造型别致,设备齐全。既有防盗设施,又兼顾防渗漏、防潮,是西晋时期南方地区谷物储藏的一个实物见证。
船形灶 1997年南昌县小兰乡西晋元康七年(公元297年)墓出土。船形,灶口方形,灶腹微鼓,灶尾排烟口上翘,高于灶口。灶面三孔,分置甑、锅、罐。灶体饰方格纹。施青绿色釉(照二)。该器出土于纪年墓中,是青瓷中断代的标准器,亦是古代灶具演变发展的实证。
人字架井、桶 1997年南昌县小兰乡西晋元康七年(公元297年)墓出土。井直口,直腹,平底。人字形井架。伴有一配套汲水工具——人字架水桶(照三)
青釉六畜 1997年南昌县小兰乡西晋元康七年(公元297年)墓出土。鸡与鸡舍组合,与马、羊、犬、猪、鸭构成一幅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的六畜兴旺图,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西晋时期江西地区的农村生活景象(照四)。
当时江南社会长期处于六朝的统治之下,这些割据政权的力量均弱于北方,为了建立起与北方相抗衡的强大经济、军事实力,都比较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六朝各代帝王大都能较充分地认识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故一夫辍稼,饥者必及。仓廪既实,礼节以兴”的道理,在“首食尚农,经邦本务”的思想指导下,采取种种措施,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江西地区古称“蛮荒腹地”,至东汉时仍被时人目为“卑薄之域” 。六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不断,江南较为安定,出现了大批北方世家大族举家南迁的现象,江西的人口数量也随之急剧增长。这些南迁之民到江西后,可谓开疆拓土,披荆斩刺,对江西农业发展做出了极出贡献。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下,他们是多么地渴望过上牛羊成群、鸡鸭满圈、丰衣足食的生活。六朝墓葬常见随葬鸡、鸭、犬、羊、猪、牛、马等家禽家畜和谷仓等粮食加工和储存器具,正是寄托着他们希望死后也能过上衣食无忧生活的美好愿望。
二、从青瓷茶具看当时的茶文化
从文献记载看,茶作为饮料的历史,至迟在周代已肇端,到汉魏两晋时,饮茶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例如三国时,吴帝孙皓每次举行酒宴,都令臣下喝得酩酊大醉,臣僚韦曜不善饮酒,孙皓便“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东晋时,由于经济凋敝和玄学风盛等,饮茶成了官僚士族标榜俭朴和超脱的佳品。大将军桓温宴请宾客,只用“茶果而已”。东
文档评论(0)